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化脓性脑膜炎 > 临床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

1.血常规
患者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
2.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多,常在(1000~10000)×106/L,多形核粒细胞占绝对优势;蛋白含量增高,
1.血常规
患者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
2.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多,常在(1000~10000)×106/L,多形核粒细胞占绝对优势;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明显增高。若病菌含量高(达104/ml)时可通过细菌涂片检出病原菌。细菌量不多时可通过细菌培养方法,一般脑脊液致病菌培养均可呈阳性,是重要诊断依据。
3.脑电图检查
无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4.影像学检查
病变早期CT或MRI检查可正常,随病情进展,MRI的T1加权像显示蛛网膜下腔不对称,信号略高,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T2加权像脑膜和脑皮质信号增高;质子密度像基底池渗出液与邻近脑实质相比呈相对高信号,后期部分CT或MRI可见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脑脓肿等。

1.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 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2. 结核性脑膜炎 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3.隐球菌性脑膜炎 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往往没有异常表现。可见脑外硬膜下积液,在T1WI上信号稍高于脑脊液,在T2WI上为高信号(图1‐6‐6)。增强扫描时可有强化。常表现合并症的影像学改变。其合并症有:①脑积水。②脑室炎,30%的病人合并脑室炎,在新生儿尤为常见,发生率可高达92%。在感染早期,室管膜的改变是轻微的,在严重或迁延性脑膜炎中,室管膜下血管周围间隙,有细胞浸润以及胶质增生,最终引起导水管阻塞而致脑积水。③静脉窦血栓形成。在CT及MRI上不易确诊,最好的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MR静脉成像(MRV)。④静脉性脑梗死,诊断较困难。在CT上显示为皮层下白质内边缘模糊的低密度水肿区,有轻占位效应。增强后常有脑回样强化。在MRI上水肿区为长T1及长T2信号,急性梗死弥散成像表现为高信号。静脉性脑梗死中25%为出血性,大到皮层下血肿,小到水肿内斑点状出血灶(图1‐6‐7,1‐6‐8)。⑤动脉周围炎,通过CT与MRI均不难诊断,因为可引起脑梗死。梗死边缘锐利,局限于受累血管的供应
A
B
C
图1‐6‐6 化脓性脑膜炎
男,1个月,发热5天,前囟饱满,克氏征(+),布氏征(+)。脑脊液检查证实为化脓性脑膜炎。A.T1WI左侧颞部硬膜下积液,信号稍高于脑脊液;B.T2WI上显示积液压迫脑组织;C.同例14天后,硬膜下积液增多;D.治疗1个月后,硬膜下积液明显吸收
D
A
图1‐6‐7 化脓性脑膜炎伴静脉性脑梗死
男,4岁,面部脓疱破溃,高烧,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两侧额叶蛛网膜及硬膜下积液,皮层及皮层下出血。A.T1WI上示两侧颞叶脑岛脑回状高信号;B.T2WI
B
A
B
C
D
图1‐6‐8 化脓性脑膜炎与合并症
男,20天。A.T1WI白质弥漫性水肿,合并脑出血,皮层下出血呈高信号;B.T2WI白质水肿呈弥漫性高信号,急性出血区呈低信号;C.弥散成像两侧颞枕皮层广泛高信号,为梗死表现;D.34天时,脑室扩大,皮层薄,脑萎缩;E.弥散成像 原皮层高信号梗死区呈低信号,表示为慢性梗死,原高信号急性出血区已呈低信号
E区,在CT上为低密度。在T2WI上为高信号。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于脑干及基底节穿支血管分布区,也可能为基底池内的动脉受累。⑥硬膜下积液,婴儿脑膜炎尤其嗜血杆菌感染常发生硬膜下积液,积液与脑脊液呈等信号,常发生在额、颞部。增强后有强化效应。⑦脑炎及脑脓肿。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