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镰状细胞病 > 典型症状

镰状细胞病

症状常在月龄4个月后胎儿型Hb(HbF)下降、HbS上升、镰状细胞数增多后出现,一方面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巩膜轻度黄染,肝脏轻、中度肿大,婴幼儿可见脾大,随年龄增长脾脏因纤维化而缩小。寒冷、
症状常在月龄4个月后胎儿型Hb(HbF)下降、HbS上升、镰状细胞数增多后出现,一方面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巩膜轻度黄染,肝脏轻、中度肿大,婴幼儿可见脾大,随年龄增长脾脏因纤维化而缩小。寒冷、感染、脱水可使贫血症状加重,黄染也加深。另一方面由于毛细血管微血栓而引起疼痛危象。婴幼儿以指(趾)、手(足)背肿痛多见,儿童和成人多见四肢肌肉、大关节和腰背疼痛。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贫血危象,表现为急性溶血和脾脏急剧增大,可于短期内死亡。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表现为贫血突然加重,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甚或消失,骨髓增生低下,微小病毒(parvovirus)感染是常见诱发因素。长期患病者肝、脾、肾、骨关节、皮肤等出现慢性器官损害。患者瘦弱,易疲劳,易感染各种疾病。男性患者可有性功能不全。
卒中是镰状细胞病的严重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偏瘫、单瘫、癫痫发作、失语、构音障碍、脑神经麻痹和精神状态改变。11%的儿童患者有明显的卒中发生,经颅多普勒(TCD)显示血流速度加快,被称为儿童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有梗死性和出血性,另外22%患者有“沉默”卒中,“沉默”卒中是指脑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非功能区有一个或多个或大或小梗死病灶,而患者却无可感觉到的临床症状(比如: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舌僵、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头晕、头痛、一过性意识障碍等卒中症状)。“沉默”卒中可以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缺陷并且可以发展为明显的卒中。因此“沉默卒中”不能被忽视。

关节疼痛;背痛;肌痛;疲劳;腹痛;昏迷;头痛
镰状细胞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是慢性溶血和镰状细胞造成的血管阻塞的临床表现。如苍白,黄疸,肝、脾肿大,发育较差。由镰状细胞阻塞微循环而产生的症状可遍及全身,引起脏器功能障碍,表现为腹痛、气急、肾区痛、血尿。发作性剧烈腹痛常被误诊为急腹症。此外尚有手、足、关节骨骼肿痛及下肢溃疡等。患者躯干短小、四肢细长,性成熟延迟。创伤和感染易引发梗死危象,并伴有发热。此外还有再障危象和螯合危象。再障危象是因骨髓抑制导致HCT迅速减少,常与病毒感染相联系。由于循环红细胞聚集在肝脾衰竭而形成螯合危象,患者容易有急性低血容量的情况发生。
(1)血管阻塞:血管阻塞是镰状细胞疾病急性并发症中最严重最重要病生理过程(表24‐5)。血红蛋白首先聚合,大大增加了血液黏滞度。一旦微血管阻塞发生,缺氧导致更多的镰状细胞裂解,产生恶性循环,组织梗死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疼痛。血管阻塞致使多器官功能障碍,乃至患者死亡。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最为常见。
表24‐5 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小儿常表现为脑梗,成人则多为颅内出血。复发性肺栓塞继发肺源性心脏病,常有心肌肥大表现。肾髓质血管阻塞导致肾乳头坏死,形成血尿、尿浓缩功能受损,最终发展为肾衰。肝窦血流减少,肝脏供氧不足导致肝损伤。溶血造成胆红素增多,使胆石病发病率增加。脾脏自发性梗阻致使脾脏功能低下,易发生包括骨髓炎在内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成人可以注射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小儿还需要青霉素补充治疗。慢性溶血导致骨骼生长发育不良,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需要全髋关节置换。
急性发作的严重疼痛见于胸部、腹部、后背及四肢,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疼痛有时可由于感染、高热或生理心理压力所触发,但更多时候并不能找到诱因。疼痛常发生于夜晚,可能与夜晚氧饱和度较低及脱水有关。疼痛危象常伴有发热,但感染少见。
(2)急性胸部综合征:急性胸部综合征属于急症,死亡率高达10%。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表现为急性疼痛危象,累及下胸壁。可能伴随发热、咳嗽、胸膜炎性胸痛、动脉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X线检查可发现下肺部浸润影。多数患者伴有肋骨坏死。反复发生急性胸部综合征往往会导致渐进性肺纤维化和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治疗包括吸氧,通气支持包括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有时还需要插管行机械通气。早期换血治疗使血红蛋白S浓度下降至30%通常可以避免发生呼吸衰竭。吸入氧化亚氮可以扩张肺动脉、减轻右室后负荷,改善通气血流比。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