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胸廓出口综合征 > 临床检查

胸廓出口综合征

1.上肢外展试验
上肢外展90°、135°和180°,手外旋、颈取伸展位。使锁骨下神经血管紧束压在胸小肌止点下方和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处,可感到颈肩部和上肢疼痛或疼痛加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
1.上肢外展试验
上肢外展90°、135°和180°,手外旋、颈取伸展位。使锁骨下神经血管紧束压在胸小肌止点下方和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处,可感到颈肩部和上肢疼痛或疼痛加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2.0kPa(15mmHg),锁骨下动脉区听到收缩期杂音。
2.Adson或斜角肌试验
在扪及桡动脉搏动下进行监测。病人深吸气、伸颈,并将下颌转向受检侧,如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发现。
3.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分别测定胸廓出口、肘部、前臂处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胸廓出口为72m/s,肘部55m/s,前臂59m/s。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胸廓出口尺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至32~65m/s,平均为53m/s。
4.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光电流量计检测
作为估计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血管受压检查方法,并非特异性检查方法,可排除血管疾病。根据术前和术后血流情况,估计手术疗效。
5.选择性血管造影
用于严重动静脉受压合并动脉瘤、粥样斑块、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以明确病变性质和排除其他血管病变。

1.颈椎病:
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颈椎病疼痛多以颈肩部为主,本病以手部麻痛为主,颈椎病很少有大小鱼际肌萎缩,没有血管受压体征,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颈椎MRI有助于确诊。
2.脊髓空洞症:
本病年龄在20~30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1,感觉障碍呈分离现象(痛觉消失,触觉存在)严重,后期空洞扩大而损害前角细胞时可出现萎缩及腱反射消失(本病运动障碍往往较感觉障碍先出现,因运动纤维的周径大,易受压),上肢虽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但无血管受压体征,MRI对鉴别该症具有重要价值。
3.下运动神经元病变-进行性肌萎缩症:
该病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无感觉障碍,尺侧腕屈肌常受损,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部位完全不同,无血管受压症状与体征。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