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肝豆状核变性 > 临床检查

肝豆状核变性

1.血清铜生化
血清铜蓝蛋白及铜氧化酶吸光度显著降低。血清铜降低。
2.尿铜
大多数患者24小时尿铜含量增加。
3.肝组织活检
铜含量在250μ/g干重以上(正常50μ/g干重以下)。
4.离体培养成
1.血清铜生化
血清铜蓝蛋白及铜氧化酶吸光度显著降低。血清铜降低。
2.尿铜
大多数患者24小时尿铜含量增加。
3.肝组织活检
铜含量在250μ/g干重以上(正常50μ/g干重以下)。
4.离体培养成纤维细胞铜含量
细胞铜含量、铜/蛋白比例显著增高。
5.头颅CT
双侧对称分布的豆状核、尾状核低密度影,此外可见脑萎缩。
6.MRI
可见双侧基底核、丘脑、脑干、小脑齿状核及大脑白质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脑萎缩。
7.肝肾功能
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
8.基因诊断
可用于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症状前期患者基因携带者的筛选。

1.Mekes病及慢性肝病由于蛋白严重缺乏,血清CP可下降,胆汁性肝硬化也可出现K-F环,须注意鉴别;
2.本病出现帕金森病某些体征,可根据角膜K-F环,严重共济失调性震颤,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与PD鉴别;
3.还须与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小舞蹈病,Huntington舞蹈病,扭转痉挛,老年性痴呆,精神病,肝肾综合征等鉴别。
1.X线表现
以骨质软化、佝偻病为主要表现者显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粗糙模糊、干骺端出现毛刷和杯口状改变,可有假骨折线及膝内翻、膝外翻畸形。以关节病变为首发者也可出现骨质疏松且易并发骨折(图14-10-1)。骨及软骨变性可表现为剥脱性骨软骨炎,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征象(例如,骨赘、软骨下囊肿、关节间隙变窄及软骨钙质沉着症)。手腕部可出现较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例如,腕骨边缘不光滑呈棱角状、短管状骨头方形化(图14-10-2,图14-10-3),腕关节间隙或关节缘出现碎骨片及关节肌腱、韧带钙化等。
2.CT
头颅CT最常见的征象是双侧基底节区低密度灶和脑萎缩,特别是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最具有特征性(图14-10-4A)。仅有两侧壳核受累常出现对称性带状或弓状向外新月状低密度区,形如“八字”。两侧豆状核均受累者表现为“蝶翼状”低密度灶。腹部CT显示肝表面凹凸不平、密度不均,脾大,呈肝硬化表现。肾锥体密度明显增高,可伴肾结石。
图14-10-1 肝豆状核变性
右股骨干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骨小梁稀少且模糊。股骨干真性骨折,断端成角
图14-10-2 肝豆状核变性
双手及腕部诸骨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粗糙。腕骨形状不规则呈棱角状
图14-10-3 肝豆状核变性
骨化核出现延迟,先期钙化带模糊,干骺端不整、变凹,双手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粗糙、模糊
图14-10-4 肝豆状核变性
A. 头颅CT,双侧基底节、丘脑区对称性低密度灶。B、C. MRI病灶在T1WI(图B)呈低信号,T2WI(图C)呈高信号
3.MRI
脑部病变一般出现3种异常信号,第一种是T2WI高信号,最常见,可发生在基底节、丘脑及下丘脑区(图14-10-4B、C);第二种是T1WI高信号,主要发生在苍白球,由于过量铜的沉积形成肝硬化进一步引起肝性脑病;第三种是T2WI低信号,易发生于基底节区。这是由于铜在脑组织聚集量增多,其顺磁性作用明显超过了水肿和胶质化所造成的T2WI高信号。亦可见局限或弥漫性脑萎缩。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