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急性心肌梗死 > 发病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长时间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缺血发生后心肌细胞并非即刻发生坏死,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min,缺血的心肌即开始少量坏死,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后,坏死的心肌纤维逐渐溶解,形成肌溶灶,随后有肉芽组织形成。心电图上可出现Q 波或仅表现ST‐T改变。受累范围的所有心肌细胞发生坏死,至少需要4~6h,它取决于心肌缺血区的侧支血流,冠状动脉是否持续性闭塞及心肌细胞的敏感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在心腔压力的作用下,坏死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或形成室壁膨胀瘤。坏死组织1~2周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愈合,称为陈旧心肌梗死。
通常根据范围大小对梗死灶进行分类:显微镜下梗死(局灶性坏死)、小面积梗死(<左室的10%)、中面积梗死(左心室的10%~30%)或大面积梗死(>左心室的30%)。还可以根据部位对梗死进行分类:前壁、侧壁、下壁、后壁或间隔部,或前述组合。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