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早期发现病人,早确诊,早报告,就地隔离、治疗。
2.流脑病菌对日光、干燥、寒冷、湿热及消毒剂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3.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带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商店、影剧院、公园等游玩;如非去不可,应戴上口罩。
4.在流行病高峰季节里,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呕吐、精神不好、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5.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时病人抵抗力会降低,容易受到流脑病菌的袭击而发病。因此,要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在剧烈运动或从事劳动后,应及时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对儿童更应留意这个问题。
6.在每顿进餐时,可吃上几瓣生大蒜,这样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饭后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流脑”的发生。
7.秋末冬初对5岁以内儿童接种流脑疫苗,保护率可达80~90%,抗病能力可维持1年左右;以后每年再打加强针一次。
8.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9.菌苗预防: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近年流脑的死亡率降低,主要因抢救及时和支持疗法的进展,以至极重病例减少。一般流脑流行早期的死亡率高,暴发型流脑死亡病例者多发生于起病后24小时内,如治疗较晚或有其他疾病使免疫功能降低者的预后均不佳,病死率较高,且易有并发症及后遗症。

1﹒高热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嘱患儿卧床休息。
(2)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一次监测体温。高热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观察降温疗效。
2﹒保持有效循环灌注
(1)定期监测血压、脉搏,观察末梢循环、尿量等早期休克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做好抗休克的准备。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密切观察休克症状的变化,并注意心功能,及时调节补液速度。
3﹒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颅内高压或脑疝症状,备好各类急救物品,一旦发生及时配合抢救。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吸痰。
5﹒保持皮肤完整
保持床单清洁、平整,较大瘀斑坏死让其自行脱落,并按外科创伤处理。瘀点、瘀斑在吸收过程中有痒感,应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肤。
6﹒昏迷患儿按昏迷护理常规。
7﹒防止感染传播
实行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被污染物品需消毒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可遵医嘱给予预防药物。
8﹒健康教育
(1)向家长宣教有关流脑的基本知识,如病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疾病的预后情况。
(2)冬春季如小儿有感冒症状,需密切观察。如有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3)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居室应经常通风换气,被褥勤换、常晒。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