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室间隔缺损 > 预防

室间隔缺损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主要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宜少食多餐。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室间隔缺损不大者预后良好,其自然寿命甚至可达70岁以上;缺损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岁以前自行关闭。缺损大者1~2岁时即可发生心力衰竭,有肺动脉高压者预后差。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和正常人无异的效果。

一、术前
1﹒耐心向家长解释预防感染的重要意义,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人数,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评估患儿体温变化。
2﹒监测和记录呼吸、脉搏、血压、体温,评估肝脏大小,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及时判断有无心力衰竭发生。伴有肺动脉高压患儿需要间歇低流量给氧,口服地高辛之前要测心率,并观察用药效果及有无洋地黄中毒症状。
3﹒饮食护理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婴儿吸吮力较弱,容易喘、呛咳,需耐心喂养,少量多餐,奶嘴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及呛咳。喂奶后应拍背排气,吐奶时立即侧卧,避免吸入肺部。儿童应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低盐、低脂饮食,若服用利尿剂或洋地黄时,应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柑橘、菠菜、新鲜肉类等,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术后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时评估患儿全身各系统情况,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肝脏大小、CVP及尿量。
密切观察血管活性药、利尿剂等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呼吸道护理
术前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尤其重要,密切评估肺部呼吸音及气体交换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前后充分给氧,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动脉血气,评估有无缺氧的症状、体征。每2~4小时实施胸部物理治疗,鼓励患儿咳嗽、深呼吸,可以用手护住伤口以减轻咳嗽引起的不适。
3﹒疼痛护理
评估引起患儿疼痛的原因、疼痛性质及程度。鼓励患儿诉说疼痛。指导患儿采用精神放松法,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玩玩具等,缓慢深呼吸。注意保护好引流管,防止牵拉、移位引起疼痛、不适,必要时使用镇痛药并评估效果。
4﹒预防感染
评估各种侵入性管道处有无感染的体征,监测体温。随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并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管通畅,术后48小时内勤挤管,观察记录引流液量及性状,引流量超过100ml/h或大于3ml/(kg·h)且连续超过3小时时,要怀疑手术后出血可能,需立即通知医师。
5﹒肺动脉高压危象的观察
肺动脉高压危象(PHC)是一种综合征,一般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多见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新生儿和婴儿,临床表现为患儿极度烦躁、四肢湿冷、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肝脏进行性增大或变硬、少尿等,动脉血气示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等,须密切监测肺动脉压力、中心静脉压、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尿量,在心脏术后24~48小时,持续的肌松和镇静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遵医嘱使用肌松、镇静药,避免患儿剧烈哭闹。
6﹒饮食护理
术后当天禁食,拔除气管插管后12~24小时可进食,从流质开始逐渐恢复到半流质;少量多餐;吞咽功能较弱、插管时间较长者可先予鼻饲牛奶过渡,<3月龄患儿给2∶1牛奶逐渐过渡到全奶。
三、健康教育
1﹒评估患儿及家长的知识层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耐心向家长解释预防感染的重要意义、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过程。利用图片或带患儿熟悉监护环境,提高认知,取得理解和主动配合。让康复患儿现身说法,增强患儿及家长信心。
2﹒示教患儿翻身、有效咳嗽、深呼吸,训练床上排尿排便以及用呼吸机期间如何表达需求。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