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广州管圆线虫病 > 疾病介绍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简介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移行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广州管圆线虫长侵入心脑肺等部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导致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最早是由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当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后由Matsumoto1937年在我国台湾报道,至1946年才由Dougherty正式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基础知识

  • 是否属于医保:
  • 别名:广州肺线虫病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 发病原因: 广州管圆线虫主要寄生于鼠类肺动脉及右心内,中间宿主包括褐云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东风螺等,一只螺中可能潜伏1600多条幼虫。广州管圆线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
  • 相关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1~36天,约半数患者为6~15天。少数病人在进食螺肉后数小时即有呕吐、腹痛、腹泻或是有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可能是与生食螺肉有关,也可能是幼虫进入胃肠所致。部分病人从出现症状到入院为10天
  • 相关疾病: 本病可出现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即Guillain-Barre综合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逐渐发生,呈上行性及对称性,伴感觉障碍。此外,尚可发生第二、三、四、六和七对脑神经损害,单侧肢体瘫痪和脑积水等并

诊疗知识

  •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 治疗费用:
  • 治愈率:
  • 治疗周期:
  • 治疗方法:1.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并多饮水。按病情需要适当给予输液,以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及时准确地监测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在病原治疗期间,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