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阴道恶性肿瘤 > 临床检查

阴道恶性肿瘤

1.妇科检查: 可见阴壁有结节,呈菜花状,溃疡或局部变硬,晚期者癌瘤充满阴道腔,并有大量恶臭分泌物排出,接触性出血。
2.组织活检:和阴道细胞学检查 凡阴道壁上有可疑组织均需进行活检以定性,对无明显病
1.妇科检查: 可见阴壁有结节,呈菜花状,溃疡或局部变硬,晚期者癌瘤充满阴道腔,并有大量恶臭分泌物排出,接触性出血。
2.组织活检:和阴道细胞学检查 凡阴道壁上有可疑组织均需进行活检以定性,对无明显病灶的病例,可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其阳性率可从10%~40%。
3.诊断性刮宫 :了解宫颈管内膜,子宫内膜有无癌灶的存在。
4.内窥镜检查: 凡病期较晚者,均需行尿道-膀胱镜,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癌灶侵犯这些器官。
5.影像学检查: 有条件者均需在治疗前行此项检查,包括B超,CT,MRI,静脉肾盂造影和胸片检查,以了解有关器官情况。
6.血清免疫学检查: 术前行CEA,AT-4和CA125检查,有利于对治疗后预后评估和随诊监测。
1.阴道上皮萎缩 :年老妇女雌激素缺乏所致的上皮萎缩,阴道细胞学检查可能被怀疑为癌;组织学检查因整个上皮可由基底细胞或亚基底细胞构成和上皮顶层细胞缺乏糖原,碘试验阳性,而与阴道上皮内肿瘤相似,但此类病人可在阴道内使用雌激素软膏持续2周后,再行阴道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可恢复为正常的阴道上皮。
2.阴道尖锐湿疣:肉眼观察此类病灶难以与阴道鳞状上皮癌鉴别,均需依靠组织学检查。
3.阴道炎症:阴道炎与早期阴道癌有时在肉眼上难以分辨,尤其是癌灶为多中心或弥漫性生长时,需借助组织学检查。
4.子宫内膜腺癌阴道转移:部位多在阴道下段左右两侧或尿道下方,孤立结节,位于粘膜或粘膜下,肿瘤结节可破溃形成溃疡,出血和感染,可伴有子宫增大,子宫腔诊刮阳性。
5.尿道旁腺癌:多累及阴道前庭,可有尿频,尿痛或排尿障碍。
6.前庭大腺腺癌:多累及阴道下段侧壁,肿块位置较为深。
7.阴道的子宫内膜异位:罕见,常好发于穹窿部,其结节随月经次数增加而增大,周围呈炎症性浸润状,往往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痛经或性交痛,阴道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癌变时,在组织上必须看到正常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之间的过渡形态。
8.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阴道转移:往往于粘膜下呈紫蓝色结节,溃破时可导致大出血,有流产,正常产或葡萄胎历史,子宫通常增大,或有卵巢黄素囊肿,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β-HCG异常升高。
9.前庭大腺恶性肿瘤:发生在接近阴道口侧壁的阴道平滑肌肉瘤与前庭大腺实性恶性肿瘤有时难以区别,可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作鉴别。
阴道为一纤维肌肉腔道器官,它为一个潜在空间,平时腔壁碰在一起而闭合,横断面为一字母“H形,即中心呈一线状,而四周有空隙,尤其在上段明显,阴道壁包绕子宫颈的阴道部,产生左、右、前、后穹隆。育龄期妇女阴道长约7cm,阴道分为上、中、下三段,上1/3 包括阴道穹隆,中1/3 为膀胱底水平,下1/3 为下尿道水平。阴道前方为膀胱和尿道,后方为肛门和直肠,组织学上分为内膜、肌层和外膜三层。
(一)阴道造影
阴道肿瘤不需使用阴道造影(vaginography)作诊断,该方法的价值在于诊断有阴道瘘的病人。阴道原发肿瘤或周边肿瘤侵犯阴道,形成阴道瘘。Takai 和Wolfson 首先使用此法,取得良好效果,造影上见阴道腔变形或腔内肿物,同时见到瘘道内充入碘剂。
(二)B 超
阴道B 超检查有两种方法,经腹壁超声(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TAS)和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通常TAS 扫描视野大,观察范围广,但对局部细微结构显示欠佳,TVS扫描视野小,但对局部细微结构观察好。作超声检查前让病人膀胱充盈好,有利于显示阴道结构。正常阴道矢状位和轴位显示好,阴道内膜呈高回声,阴道肌壁为低回声,矢状切面见阴道前后壁紧贴,中央为阴道腔,为一条纵贯全阴道的高回声线,由阴道内膜和腔内少量气体组成;横切面则为中央较短横行高回声线,周边声衰为肌壁,正常直肠阴道隔和膀胱阴道隔的宽度小于5mm。如果出现肿瘤,则阴道腔内的高回声线变形或中断,正常低回声肌壁为肿瘤的中等回声所代替;如侵犯周边,则上述间隔增宽,TVS 上能观察到肿瘤侵犯阴道壁的深度及周边淋巴结的情况,而TAS 能观察盆腔内淋巴结和盆腔脏器受侵的情况。
(三)CT
女性盆底包括直肠、阴道、尿道、肛提肌及肌腱,CT 上肌肉和阴道壁为中等密度,其周边有薄层低密度脂肪分隔,阴道在自然状态下呈圆形,边界清楚规则,而阴道腔前后壁紧贴无法显示,如阴道内塞入阴道栓(如ob),则能更好地观察阴道壁,通常阴道栓不在中央位置。较早期阴道癌未突破包膜时,阴道外形改变不明显,单凭密度无法诊断。肿瘤较大时,阴道外形改变,其密度不均,尤其肿瘤有坏死时,则出现低密度区。当肿瘤突破包膜侵及周边结构时,正常脂肪间隙消失,当肿块与盆腔侧壁之间的脂肪层影闭塞,则为盆壁受侵的可靠征象。
淋巴结转移首先累及髂内外淋巴结,CT 确定淋巴结有无转移,根据其大小来划定,当直径大于1cm 时认为有转移,其敏感性为70%~80%。
(四)M R
MR 能很好地显示盆底结构,尤其在T2W 像上能准确显示阴道壁的三层,即内膜、肌层和外膜。阴道T1W、T2W 轴位像为基本图像,矢状位可用来观察阴道与直肠和膀胱、尿道的关系,冠状位则用于观察肿瘤与周边肛提肌及盆壁的关系。矢状面上因阴道腔塌陷,呈长条状影,T1W 像上为中等偏低信号,腔内有粘液时信号稍高;T2W 像上则表现为中央区线状高信号,为内膜和腔内液体信号,而壁层则为低信号,其包膜及周边的静脉丛为高信号,如果膀胱充盈良好,则能更好地印衬出阴道的各层结构。轴位上能更好地观察阴道结构和病变,正常阴道上1/3 经过阴道穹隆水平,T1W 像上外形类似“C”形,后壁向内陷,其前后壁为偏低信号,中央内膜及粘液呈稍高信号;T2W 像上内膜及粘液呈高信号,壁与宫颈均为低信号,T2W 像上由于内膜皱折,呈典型“H”形高信号或线状,而肌壁为低信号。周边静脉丛呈高信号,下1/3 段经过膀胱底壁以下,前方为尿道,外形呈卵圆形,T2WI 上与中段相似,有“H”形或线状内膜,有利于区别尿道和直肠(图4‐7‐3)。若使用阴道栓,则能很好地显示阴道腔及壁,通常阴道栓为T1WI 低信号、T2WI 低信号,若阴道栓内吸收水分,则T2WI 为高信号,尤其在矢状位上能显示阴道全程,阴道腔内粘液随月经周期的变化以卵泡早期和分泌后期最明显。
较早期阴道癌在T2WI 上表现为正常阴道内膜线消失或变形,局部阴道壁增厚,正常阴道肌壁层低信号中断,变为中等信号的肿瘤组织,这时阴道外形在T1WI 上无明显变化。当阴道肿瘤侵破阴道外膜,T1WI 上阴道的正常类圆形结构变形,阴道周边正常的高信号脂肪间隙消失,出现条索状低信号影。T2WI 上正常阴道周边静脉丛的高信号线中断,为中等信号结构所取代。如果为黑色素瘤,则与其他部位的黑色素瘤信号一样,呈T1W 高信号、T2W 低信号,若伴有出血,则T1W、T2W 均为高信号(图4‐7‐4)。MR 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CT 相似,均以大小作为判定转移的标准,大于 1cm 者为转移。淋巴结肿大表现为盆腔血管周围类圆形结构,T1W 为中等信号,T2W 为稍高信号,与血管的流空形成明显对比。
图4‐7‐3 a~d:正常阴道解剖
a.矢状位T2W 像,示子宫内膜呈高信号线(白箭头),粘膜肌层为低信号,外周肌层呈稍高信号,阴道分为三层,中央为高信号线(黑箭头),壁层为低信号,外周为线状或串珠状高信号;b.轴位T2W 像,阴道上段穹隆部,中央横行高信号线为宫颈内膜线(白空箭头),四周低信号为宫颈肌层,外层高信号线(黑箭头)为阴道穹隆处粘膜线,其外层呈稍低信号为肌壁,外周高信号为外膜及阴道旁静脉丛;c、d.阴道中段见内膜线呈横行线状,轻度“H”型,前后壁间有低信号间隔(白箭头),外周薄层低信号为阴道壁(黑箭头)
阴道转移癌有时与原发癌无法鉴别。通常直接侵及阴道的肿瘤,如子宫、子宫颈病变,首先累及阴道上段,外阴癌侵及下段,病变主体在阴道以外(图4‐7‐5)。后期病变则无法区别是原发于阴道或由其他部位侵犯阴道。血行或淋巴道转移,表现为单发壁结节病变则无法区别,如为多发性,粘膜完整,则以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