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出口梗阻型便秘 > 临床检查

出口梗阻型便秘

1.专科检查(1)视诊 视诊可无阳性体征,也可伴发外痔等肛门疾病。(2)直肠指诊 直肠前突患者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前壁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便时更加明显,指尖感觉肠壁张力减退,指针结束
1.专科检查(1)视诊 视诊可无阳性体征,也可伴发外痔等肛门疾病。(2)直肠指诊 直肠前突患者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直肠前壁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便时更加明显,指尖感觉肠壁张力减退,指针结束时肠壁复原缓慢或不能复原。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取蹲位或侧卧位,做排便动作,可触及直肠腔内黏膜折叠堆积,柔软光滑,上下移动,有壅阻感,内脱垂部分与肠壁之间有环形沟。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在静息期的肛管扩张力减退,嘱患者做随意收缩时,肛管收缩力明显减弱。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患者肛管张力较高,需用力方能通过肛管。肛管较长,耻骨直肠肌肥厚、呈痉挛状。模拟排便动作时肛管不松弛反而收缩,常称为“反常收缩”。(3)乙状结肠镜或肛门直肠镜检查 直肠黏膜内脱垂及会阴下降综合征的患者稍加腹压即可见直肠黏膜下堆积,似瓶塞样突入镜筒开口。在直肠肛管交界出现环形或子宫颈状黏膜内折。直肠镜可见直肠黏膜过多,用力排便动作时可见嵌入镜腔或出现于齿线下方,患者可见黏膜水肿、质脆、充血、或有溃疡、息肉等病变。2.排粪造影通过排粪造影检查可了解本病患者是否存在直肠肛管解剖结构的异常,从而筛选并指导患者下一步是否需行手术治疗,并评估手术方案。3.肛管直肠测压通过肛管直肠测压,测定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等指标,可以了解排便时肛管直肠压力的改变,从而协助诊断及评价疗效。4.结肠传输试验吞服不透X线标志物——钡条20根,72小时摄X线立位腹平片1张,根据钡条在腹平片上的分布情况判定便秘类型。可以帮助鉴别出口梗阻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5.肌电图通过本检查,可以帮助鉴别本病的类型,以便指导临床治疗。6.球囊逼出试验将一与导管相连的球囊放入直肠中,用50ml温水充盈,让患者以正常排便姿势排出球囊。超过5分钟为异常。该试验可以帮助鉴别失禁与出口梗阻型便秘: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或无括约功能,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则诊为肛门失禁;如果超过5分钟球囊不能排出,则考虑为出口梗阻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应根据罗马Ⅱ标准,综合临床症状、物理检查及有关动力检查作出诊断。检查手段主要有:直肠指诊、盆底肌电图、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直肠感觉检查、直肠顺应性测定、口盲传输时间、结肠传输时间、直肠传输试验、直肠排空检查、排粪(钡)造影、球囊排出试验等。这些客观检查在便秘的诊断及分型方面能起到互补作用。排钡造影有助于直肠膨出的诊断,压力测定对诊断巨结肠、张力低下及排便无力有帮助。
1.病史
排便时间延长且非常费力,往往需会阴部加压或借助手指才能使大便排出,泻药效果欠佳。
2.肛门指诊
肛门张力高,插入较困难,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和用力排便压紧张性升高而内括约肌紧张性无变化,耻骨直肠肌于用力排便时收缩或有急性局限性压痛,用力排便动作不能排出检查者的手指。
3.诊断性检查
球囊排出困难;排粪造影盆底下降程度异常;结肠传输时间正常或稍延长;肛门直肠测压提示静息压(正常值30~70mmHg)升高而肛门最大收缩压(正常值100~180 mmHg)相对降低;直肠对膨胀的感觉阈(正常值:直肠初始感觉阈值10~40ml,直肠初始便意感容积阈值97±48ml,直肠最大耐受容积100~300ml)和电刺激感觉阈升高;肛门外括约肌或耻骨直肠肌的肌电图检查有异常电活动;阴部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延长。
先天性巨结肠最典型的动力学变化是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内括约肌失弛缓症以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为特征;盆底痉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直肠肛门动力学检查时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基本正常,但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不仅不降低,甚至反常性升高;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的特点是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较正常人升高,肛管高压带延长,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正常或出现反常性升高。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