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 文章解读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简介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指机体各系统的恶性肿瘤,或潜在的恶性肿瘤所产生的间接或远隔效应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处或肌肉的病变。PNS并非肿瘤直接转移或浸润所致,不包括肿瘤引起的营养代谢障碍和机会感染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也不包括肿瘤放疗、化疗或抗癌药物治疗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
【分类】
PNS累及部位广泛,包括大脑皮质、边缘系统、脑干、小脑、脑神经、视网膜、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以及肌肉等处。可以多部位受累也可以某一部位单独受累,根据侵犯的部位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以及肌肉三大类(表20‐1)。
【发病机制】
PNS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假说是自身免疫反应学说。这种假说提出,某些癌肿与神经、肌肉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而这些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神经系统的抗原在癌肿中异常表达(异位表达),免疫系统能把这种肿瘤抗原作为外来抗原识别而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既作用于肿瘤,也作用于表达这种抗原的神经系统结构,通过分子模拟机制攻击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障碍。1985年Posner和他的同事首次发现了PNS的特异性抗‐Hu抗体,自那时起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与副肿瘤综合征相关的抗体被发现,目前已接近20种。这些抗体可同时与自身的神经组织和潜在的恶性肿瘤发生免疫反应。
一般认为,系统性肿瘤的患者中,平均7%左右发生PNS。其中,小细胞肺癌(约16%)、胸腺瘤(约15%)、卵巢癌(约11%)的PNS发生率较高,而宫颈癌(约1.3%)、直肠癌(约1.2%)的PNS发生率相对要低得多。
表20‐1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分类
注:*经典的PNS
【临床表现】
PNS的临床特征为:①中年或中年以上,亚急性起病,部分为急性、慢性进展或复发缓解病程;②症状具有特征性,如亚急性小脑炎、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③主要侵犯神经系统某一部位,同时伴有其他部位受侵的轻度症状;④神经系统损害不符合原发性神经病变规律;⑤临床上反复发作的、严重的、持续的而又难以解释的、临床疗效差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应高度怀疑此征,同时进行肿瘤的筛查,尤其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等,对少见的前列腺癌、膀胱癌等亦应重视。
PNS的临床表现可于恶性肿瘤发现后出现,也可于恶性肿瘤发现之前出现,部分患者甚至始终未能发现恶性肿瘤病灶,其病程及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速度也不一定平行。由于PNS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导致临床诊断的困难以及相当高的误诊率。
【治疗】
副肿瘤综合征理想的治疗应该是根治原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切除后,神经系统症状常常自行缓解,但不同患者的治疗反应和治疗效果各异。在对症治疗方面,有以下两种方法:①免疫治疗:包括血浆置换、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血浆交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治疗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有效疗法。②其他治疗:可以给予大剂量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营养支持治疗和适度的功能训练也是必需的。在病程早期,即在神经元发生损害之前采取有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缓解,但因为病程的发展经常是亚急性的,对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在神经科医师见到患者并作出诊断之前就可能已经发生了,所以副肿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常不理想。
【预后】
PNS因原发肿瘤的性质不同而预后各异,但总的来说预后不良。PNS的症状通常比较严重,甚至比癌肿本身更易致残,即使很小的尚未被发现的肿瘤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以致残,有时甚至可以致死。

全部文章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