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糖尿病足 > 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

1.全身治疗
一般包括代谢控制、扩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应用(如存在感染)。
(1)代谢控制: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尤其是合并感染等所致

1.全身治疗
一般包括代谢控制、扩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应用(如存在感染)。
(1)代谢控制: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于溃疡的愈合和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尤其是合并感染等所致的应激可进一步升高血糖,一般需换用胰岛素治疗并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这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血糖应控制在11.1mmol/L 以下或尽可能接近正常。
(2)扩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组织供血:临床常采用: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加丹参10~20ml,静脉滴注,1 次/d;②山莨菪碱,一般剂量0.5~1.5mg/kg,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滴注;③封闭腰2、3、4 交感神经,解除下肢血管痉挛;④前列腺素E 静脉注射,具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⑤抗血小板药物如西洛他唑(培达)在抗血小板的同时尚具有良好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对糖尿病足溃疡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其他如丹参和川芎等亦可辅用。
(3)神经病变的治疗:可应用维生素B 制剂,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4)抗生素的使用:糖尿病足溃疡常易继发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恶化,是导致脚坏疽的重要原因,鉴于感染常为多菌株混合感染,且往往合并有厌氧菌感染,一些患者即使存在严重的下肢感染,临床上也可无明显症状和血液学感染的特征。一般在病原菌不明的情况下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治疗,待细菌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之后必要时再调整治疗。
(5)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血循环和下肢缺氧,可试用。
2.局部治疗
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术和创面处理。
(1)清创术:尚有一些争议,但多数主张进行充分的清创,对感染灶进行切开引流,清创范围应扩展至有出血的健康组织,切除所有的坏死组织,尽量保护有生命活力的肌腱和韧带组织;口小腔大的坏疽应扩大切口;多囊脓肿应多个切口,保持引流通畅。小的清创术可床边进行,但多数情况可能需到手术室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水疱和血疱的处理应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选用无菌注射器,由水疱低位将其内容物抽出,并在局部涂以2.5%的碘酒以预防感染,局部适当加压使其干瘪。
(2)创面处理:坚持每天换药,局部可应用浸有抗生素、胰岛素和山莨菪碱(654-2)的混合液(如5%生理盐水250~500ml 和人胰岛素40U 和庆大霉素24 万U或其他抗生素和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40mg)进行清洗和湿敷,其中胰岛素在局部可改善白细胞的功能、刺激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蛋白质合成,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局部应用抗生素可增强抗感染的效果;山莨菪碱(654-2)局部应用能改善血液循环。白天尽量暴露不包扎,夜间为避免损伤可行包扎;可辅用中药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和改善微循环;机械垫衬减轻溃疡部位负重,卧床休息和使用特制鞋等;另外,周林频谱仪或灯泡进行局部照射,有利于保持创面干燥和改善血液循环,每次半小时,每天3~4 次;患肢抬高,有利于减轻局部水肿(任何原因的溃疡,只要有水肿,溃疡均不易愈合),必要时辅以利尿剂。近来有报告应用康惠尔糖尿病足系列伤口护理用品(清创胶、渗液吸收贴和溃疡糊等),有助于清除创面坏死腐烂组织,增强局部组织的渗液吸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的吸收。
3.外科治疗
(1)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大血管阻塞所致肢端缺血或坏疽的重要方法,可使一些患者免于截肢。方法有:①血管搭桥术:血管通畅率约60%,常用的方法是血管旁路转流术,即在正常供血动脉段与病变血管远侧非狭窄动脉之间架设一段自体或人造血管桥,以改善肢体的远端供血。②血管内膜切除术:适用于大血管和局限性动脉阻塞和狭窄。③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对髂动脉闭塞较好。④血管内激光治疗。⑤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常用于胫前、胫后和腓动脉闭塞症。
(2)截肢术:经保守治疗无效,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术前最好作血管造影,以决定截肢平面,在不影响截肢平面愈合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患肢术后的功能及有利于安装假肢。
4.骨髓干细胞移植
骨髓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细胞的功能,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将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可在局部形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新生血管,而不会生成其他不需要的组织。其方法主要如下:在局部麻醉下获取骨髓,然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的分离,目前骨髓干细胞的分离已有成熟技术;最后将分离所获得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肢体。该方法适用于所有肢体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对非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从早期的间歇性跛行到晚期的足部溃疡,甚至肢体坏死,一般治疗病程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疗可以缓解或完全解除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可以促进溃疡愈合或缩小等。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疗效较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