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颅内肿瘤 > 典型症状

颅内肿瘤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有时症状不典型,而当肿瘤的基本特征均已具备时,病情往往已属晚期。脑瘤发病多缓慢。首发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和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有时症状不典型,而当肿瘤的基本特征均已具备时,病情往往已属晚期。脑瘤发病多缓慢。首发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和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急性发病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病情突然恶化,陷入瘫痪、昏迷,此多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肿瘤转移、并发弥散性急性脑水肿,或因瘤体(囊肿)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


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质可有不同症状,常见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视物重影、肢体抽搐、肢体随意运动不能、肢体感觉不良、精神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等,都是颅内肿瘤的常见症状。但是,由于肿瘤的类型不同,生长的部位不同,恶性程度不同,致颅内肿瘤的症状错综复杂,轻重不一,而且多样化。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句话九个字,即“进行性,占位性,局灶性”。
进行性,是指临床症状一旦出现,虽可有暂时性缓解,但总的进程是不断发展恶化的。这是由于肿瘤是不断生长增大的病变。
占位性,是指增大的肿瘤占据一定的空间,通过生理调节已不能克服颅内压增高这一病理改变,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局灶性,是由于肿瘤的刺激或挤压破坏病灶周围脑组织,引起局部神经功能紊乱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颅内压增高症状
包括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见颅内压增高一节。
2﹒局灶症状
不同部位的肿瘤有不同临床表现。
(1)额叶肿瘤:额叶脑功能主管随意运动、语言表达、精神活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额叶的运动区和运动前区支配对侧身体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支配排列从上到下如同一个倒着的人体,如果为破坏性病灶,可产生对侧躯体相应部位肌肉瘫痪,若为刺激性病变,可产生局灶性运动性癫痫。额中回部的破坏性病变产生眼球向病灶侧凝视,若为刺激性病变使眼球向对侧凝视。有时额叶的运动性障碍还伴有对侧肢体共济失调,但无眼球震颤。主侧额下回病变产生运动性失语。额前部病变产生精神障碍,如表情淡漠、情绪紊乱、欣快、易激动、抑郁、行为幼稚、衣着不整甚至离奇行为等。额叶内侧面旁中央小叶病变产生对侧足部瘫痪,癫痫发作多从足趾抽搐开始。
(2)顶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皮质复合感觉障碍和中央前回的排列一样呈倒人形。破坏性病变产生对侧相应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受累较显著,痛觉可不受影响。刺激性病变产生感觉性癫痫。中央后回和顶上回受损可导致位置觉皮层觉障碍,如皮肤定位觉、皮肤书写觉、尖圆辨别觉、两点区别觉障碍。主侧顶下回受损可出现失用、失语、失算、失读、失写等症状。
(3)颞叶刺激性病变产生精神运动性、精神感觉性癫痫,表现为幻嗅、幻味为先兆,继而出现梦境状态,如意识中出现过去的情景,对陌生环境有熟悉感,或熟悉的环境有陌生感,并有幻视、幻听、强制思维或恐惧感。主侧颞叶损害产生感觉性失语、失乐歌症及听觉失认等症状。
(4)枕叶司视觉功能,单侧视区破坏性病变产生对侧相应的视野缺损,有同向偏盲或象限盲,两侧病变产生全盲或水平型上方或下方偏盲。皮质性偏盲不累及中央黄斑区,对光反射存在。表浅的局灶性视区病变可产生色觉偏盲,一般为红‐绿色,物体形态仍能觉知。枕叶刺激性病变,可有癫痫发作,表现为视野中出现闪光、白点、颜色等幻视,或为眼前突然发亮后逐渐变暗而失明。纹状区和角回的功能是转变视觉冲动为知觉,如果受损则产生精神性视觉障碍,如视觉变形、视觉远离感、视物显多症、视觉性体象障碍。
(5)小脑半球肿瘤:主要表现病灶侧的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眼球震颤等。小脑蚓部的肿瘤则以步态不稳、躯体平衡障碍、昂白征阳性等。
(6)脑干肿瘤:最大特点是交叉性瘫痪。这是由于病变累及同侧的脑神经运动核或其纤维以及未交叉的锥体束所致,其表现是病灶同侧出现脑神经瘫,病灶对侧肢体出现中枢性瘫。脑干被盖部的病变以脑神经瘫明显,脑干基底部病变则以肢体瘫痪明显。瘫痪的肢体可伴有感觉障碍。但由于脑干比较窄小,组织致密,病变可损害两侧,故临床上典型的交叉性瘫痪较少见。
(7)第三脑室肿瘤:临床上常缺乏定位症状。特征性的表现为间歇性突然发作的颅内压增高,这是由于肿瘤造成间歇性脑脊液循环梗阻所致,病变如侵及第三脑室底部可出现嗜睡、尿崩、肥胖、生殖功能减退、性早熟等症状。
(8)小脑脑桥角肿瘤:由于肿瘤组织来源大多为听神经,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单侧听力逐渐减退,伴有耳鸣、眩晕及邻近的三叉神经受损症状,如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面部有麻木感、咀嚼肌无力、头痛位置常在病变侧的耳后或枕部,也可伴有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眼球震颤等,如果累及脑干可出现脑干损害症状和体征。如果压迫9、10脑神经可引起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等。
(9)蝶鞍区肿瘤:主要产生内分泌代谢障碍和视神经受压症状,如性功能障碍、发育障碍、视力减退、双颞侧偏盲和视神经原发性萎缩等。
(10)第四脑室肿瘤:主要特征是强迫头位,头位变动时引起呕吐、眩晕,也可压迫脑干和小脑,出现脑干和小脑症状。
在进行局灶症状分析时,值得注意的是邻近症状和远隔症状,前者是因肿瘤邻近脑组织或脑神经功能受损所致引起的障碍。后者是指在肿瘤远隔部位的脑组织和脑神经受到牵拉或挤压引起功能受损出现的症状。这些症状也叫假定位。常见的邻近假定位症状有小脑肿瘤出现脑桥和延髓症状。颞叶肿瘤导致第三、四脑神经受累。额叶前部肿瘤出现发作性语言功能障碍。外侧裂肿瘤出现对侧偏瘫等。常见的远隔症状如颅后窝肿瘤引起第三脑室扩大压迫视交叉出现双侧偏盲,压迫下丘脑出现嗜睡和尿崩症等。大脑半球肿瘤因脑干移位,致使大脑脚与对侧小脑幕缘相互挤压,引起肿瘤同侧偏瘫。这些症状和体征常给定位诊断造成混淆,但其特点均为后发症状。如能重视症状发生的先后次序及其轻重程度,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头颅X线平片,有助于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颅骨有无局部破坏和增生,蝶鞍有无扩大加深,松果体钙化有无移位,有无肿瘤病理钙化,血管沟有无增宽,内听道或视神经孔有无扩大破坏等,这些对于颅内肿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头颅CT检查,对脑瘤的确诊率可达90%以上,是颅内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不仅能够检查出颅内肿瘤的存在,而且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也十分有效。
由于颅内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值不同,CT扫描能分辨出这些组织的细微差别,使脑室和脑池、灰质和白质等正常结构以及病变组织清晰显影。对等密度不显影或显影不佳的病灶组织,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提高阴影密度。
根据肿瘤组织形成的阴影与周围组织密度的对比,可将阴影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高密度病变、等密度病变和低密度病变。通常情况下实质性肿瘤为高密度阴影,而囊性肿瘤为低密度影。大多数脑胶质细胞瘤可显示为等密度或低密度,而且对比度较弱,一般无清晰轮廓,注射造影剂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效应。
MRI检查,与CT相比不受颅骨伪影的干扰,具有更鲜明的灰白质对比度,可作冠状及矢状切面而优于CT单纯的横切面。对于小脑、脑干、鞍区及颅底肿瘤更为优越。但由于各种肿瘤的磁共振信号强度相互重叠,特异性不大,用作定性诊断不如CT。故CT与MRI诊断脑瘤各有利弊,最宜配合应用。
其他辅助检查,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脑血管造影术,用于了解脑瘤的血供情况以及鉴别脑瘤与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有帮助。脑电图、脑超声波、放射性核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等,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