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花斑癣 > 典型症状

花斑癣

1.好发于胸、背、腹和上肢近端。
2.初起为细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类圆形斑疹,部分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表面有秕状鳞屑,有光泽,白色、红褐色或淡褐色。
3.一般无症状,偶有轻度瘙痒,夏秋季加重。
1.好发于胸、背、腹和上肢近端。
2.初起为细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类圆形斑疹,部分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表面有秕状鳞屑,有光泽,白色、红褐色或淡褐色。
3.一般无症状,偶有轻度瘙痒,夏秋季加重。

瘙痒;丘疹;腹股沟痒
一、症状
1、皮损最常见于胸、背、臂和颈部。其他有面部、腹部、臀部、腋窝、腹股沟、头皮、枕部等。常夏秋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开始为细小斑点。患者常不自觉,渐成粟米、黄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边缘清楚,与皮肤持平或微微高起。表面覆以极薄糠秕样鳞屑,有光泽,尤其是对光侧看时,皮损表面反光性强。新皮损色深,呈灰色、黄色、棕色、淡褐色或褐色。老皮损色淡发白。新老皮损同存时,黑白间杂呈花斑状,颇具特征性,为花斑癣的典型表现。当除去鳞屑或皮损痊愈时,遗有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患者常误认为患有白癜风而前来就医。
2、部分患者损害沿毛囊分布,类似毛囊丘疹,扁平,微微高出皮面,上覆鳞屑,反光性强。少数患者皮损呈斑片状,数目较少,仅一至数片,但面积较大。表面鳞屑较厚,多呈深棕或棕褐色,少数为淡色斑。有时皮损面积如此之大以至误将皮损视为正常皮肤。
3、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略有发红和瘙痒。病程慢性,一般冬天消退,夏天又发。
花斑癣在儿童皮肤上的表现与成人不同。笔者曾观察了21例儿童花斑癣患者,最小年龄仅为2.5个月,最大12岁。1岁以内为17人。男女各半,均为首次发病。皮损为边缘清楚的白斑,直径为1~5mm大小,上覆极细鳞屑。少则3~4个,多至密集,部分融合。家长皆因担心患儿有白癜风而来就诊。皮损分布独特,以眉区、眉间、前额、两鬓最为常见和集中。其他部位如颊部、颧部、下颌、耳前、颈部和上背均可有分布,但数目较少。其中皮损位于眉毛和眉间者19人,两鬓10人,前额8人,颈部2人,耳前、下颌和上背各1人。皮损往往同时有多处分布。小儿一般均体健。面部无脂溢性皮炎和湿疹样表现。父母均无花斑癣史。全部否认发病前有局部外用激素史。真菌检查有典型的花斑癣菌丝和孢子。
二、诊断
1、夏季发病,冬季隐匿。
2、好发于胸背,腋下,面颈等汗腺丰富部位,亦可侵及头部。
3、皮损为点状或小片状的淡褐色,灰白色细鳞屑斑。
4、自觉症状缺乏,有时有轻微刺痒。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直接镜检见典型花斑癣菌丝即可确诊。
1.直接镜检:刮取鳞屑加10%KOH液直接镜检,见短粗,两头钝圆,微弯曲的菌丝,一般长为10~40μm,宽为2.5~4.0μm,有成堆的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孢子,直径为3~8μm,有时有芽孢,直接镜检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2.培养:在Sabouraud琼脂或其他常规培养基表面加1~2ml橄榄油或其他植物油,接种鳞屑后37℃培养,3天后即有奶油色酵母样菌落生长,镜检见酵母样细胞为主,出芽,培养一般不作为诊断的常规。
3.午氏灯检查:午氏灯检查花斑癣皮损和刮取的鳞屑有金黄色荧光。
组织病理:轻度至中度表皮角质增生,真皮可能有少量单核细胞浸润,角质层中部或底部可发现短粗,稍弯曲,腊肠样菌丝和成堆圆形或卵圆形厚壁孢子,有些可出芽,以PAS及GMS染色更为清楚。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