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下肢静脉曲张 > 典型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蜿蜒扩张迂曲,轻度肿胀,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溃疡。
下肢浅静脉蜿蜒扩张迂曲,轻度肿胀,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溃疡。

静脉曲张;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无力
患者站立时,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纡曲、甚至卷曲成团,一般小腿内侧和足踝部明显,抬高时可消失,常无肿胀。病程长者,小腿内侧、足靴区皮肤可出现瘙痒、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湿疹及慢性溃疡等。若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疼痛,皮肤红肿,局部压痛,曲张静脉呈硬条状。血栓机化及钙化后,可形成静脉结石。病程长、静脉曲张较重者,静脉曲张因溃疡侵蚀或外伤致破裂,可发生急性出血。
下肢静脉功能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及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患者仰卧,患肢抬高,使曲张静脉空虚,在大腿上1/3处扎一根橡皮止血带,阻止大隐静脉血液倒流。然后让患者站立,松解止血带,密切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的充盈情况:①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塌陷空虚。10秒钟后松解止血带时,大隐静脉立即自上而下充盈,提示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处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Trendelenburg 第一试验阳性)。②未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在30秒内迅速充盈,说明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Trendelenburg 第二试验阳性)。③在松解止血带前30秒内,大隐静脉已部分充盈曲张,松解止血带后,充盈曲张更为明显,说明大隐静脉瓣膜及其与深静脉间交通支静脉的瓣膜均功能不全。(Trendelenburg 第一、二试验均阳性)。
(2)小隐静脉瓣膜及小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除止血带扎在窝部外,试验方法与上述试验相同,结果及意义相似。
(3)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试验,又称踢腿试验)患者站立,在患肢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向心回流,然后嘱患者交替伸屈膝关节10~20次,以促进下肢血液从深静脉系统回流,若曲张的浅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表示深静脉通畅(Perthes 试验阴性);若曲张静脉不减轻,甚至加重,说明深静脉不通畅(Perthes 试验阳性)。
(4)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 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先从足趾向上至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大腿根部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5)辅助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①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彩超可获得血管壁、管腔、瓣膜、血流方向、性质、速度等情况,对是否有深静脉的阻塞性病变可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和静脉交通支情况。②下肢静脉造影:有顺行性与逆行性两种造影方法,对诊断与鉴别有重要价值。不作为常规检查,当疑有深静脉病变时,往往多应用。顺行造影,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见浅静脉明显扩张,交通支静脉可有扩张及逆流,深静脉正常;逆行造影,主要了解深静脉瓣膜功能及血液返流情况。
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外,深静脉回流受阻或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病变等皆可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因此,必须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又称为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深静脉扩张,瓣膜丧失正常闭合功能,发生血液向远侧逆流的一种血液倒流性静脉病症,多发生在股、静脉,有以下特点:患肢有较严重的胀痛不适及肿胀,行走时因瓣膜失去单向开放功能而症状加重,只有在平卧时才能缓解。因早期破坏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常迅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变性。顺行静脉造影,深静脉主干呈筒状扩张,失去竹节状外形,瓣膜影模糊。逆行造影示造影剂逆流,根据造影剂逆流到达的部位,可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0~Ⅳ级)。治疗上,除了常规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外,还需采用深静脉瓣膜成形术、瓣膜移植术等瓣膜修复方法治疗瓣膜关闭不全。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待病程进入后期,血栓机化而完全再通后,也可变为深静脉逆流性病变,浅静脉曲张多为代偿性表现,下肢肿胀,酸胀不适,常在短期内即出现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迅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闭塞期,深静脉通畅试验阳性,静脉压升高,运动后更加明显。血栓再通后,深静脉通畅试验也可阴性,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相似。若鉴别诊断有混淆,可行静脉造影检查确定。③动、静脉瘘:常有明显浅静脉曲张,后天性动静脉瘘多由创伤引起,患者有受伤史,局部可以扪及持续性震颤,听诊时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先天性动静脉瘘,患肢常较健肢明显增长、粗大。动静脉瘘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静脉内因有动脉血灌注,体表温度升高,静脉压亦明显升高,抬高患肢后,不像单纯性浅静脉曲张那样容易瘪缩,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鉴别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必要时行动脉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④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 Trenaunay Syndrome,简称KTS);为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具有典型的浅静脉曲张、患肢增长增粗及皮肤大片血管瘤样红斑三个主要体征,病变常局限于下肢的外侧面。认真细致检查,鉴别诊断应无困难。但本病比较少见,必须提高警惕,以免误诊为单纯性浅静脉曲张,而错误地施行了不恰当的手术。
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下肢静脉系统由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组成。深静脉在肌肉之间与同名动脉伴行。浅静脉在筋膜浅面,分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起源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经内踝前方、下肢内侧上行,穿过卵圆窝,汇入股静脉。进入深静脉之前,大隐静脉一般有五个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浅静脉;股内侧静脉和股外侧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经外踝后沿小腿后外侧上行,在窝穿过深筋膜汇入静脉,少数直接汇入大隐静脉。在深、浅静脉之间,以及大、小隐静脉之间,有许多交通支静脉相互勾通。大腿部深浅静脉的交通支,主要有位于缝匠肌下、内收肌管和膝部三处;小腿部以踝交通静脉最重要,内踝有三支,外踝有一支,均直接穿过筋膜而进入胫后和腓静脉,其位置与溃疡形成有密切关系。大、小隐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主要位于膝部附近。在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内,都有瓣膜存在。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附近,小隐静脉汇入静脉的开口处,以及深浅静脉交通支静脉内,均有较坚强的瓣膜存在。当血液向心回流时,二瓣膜平整贴伏于静脉内壁,管腔通畅;血液逆流时,二瓣膜张开,游离缘相遇于管腔中线,形成水式密闭状态,阻止静脉血由近向远,由深向浅倒流。若瓣膜发生功能不全,则血液逆流而出现静脉曲张。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