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浅表性胃炎 > 发病原因

浅表性胃炎

1.慢性感染: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2.胃酸
1.慢性感染: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2.胃酸过多:
胃酸是胃液中的酸性分泌物,正常胃内胃酸能够与胃蛋白酶一起消化食物,并杀灭消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当胃酸分泌过多时,胃酸在中和消化食物的同时残留较多,就会腐蚀胃粘膜,蚕食胃壁,导致溃疡发生或者粘膜层的炎症。
3.吸烟:
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 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
4.细菌因素: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
5.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6.刺激性食物:
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胃黏膜固有膜宽度增加、水肿,浅表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者,表示伴有急性炎症病变活动。炎症一般局限于黏膜的浅表1/3,即位于陷窝层而不影响腺管部分,浸润深度限于胃小凹水平以上。 可见充血或出血、颈部细胞坏死、腺窝层细胞剥脱形成糜烂。 长期重度浅表性胃炎还可以合并上皮细胞增生,少数合并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但程度较轻。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程度主要根据炎性细胞在黏膜层的浸润深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炎症局限于黏膜浅层1/3以内者为轻度;深及2/3者为中度;超过2/3或全层浸润并细胞密集者为重度。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