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发病原因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起源于子宫颈内膜的间质细胞,目前病因、机制尚不明确。
起源于子宫颈内膜的间质细胞,目前病因、机制尚不明确。

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检查
1)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肿瘤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表面光滑或破溃而继发感染;肌层内肿瘤呈结节或弥漫性分布。
2)肿瘤切面呈鱼肉样,棕褐至黄色,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3)肌层和子宫外盆腔血管内有蚯蚓样瘤栓。
(2)镜下特征
1)瘤细胞象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大小一致,卵圆形或小梭形;
2)核分裂象≤3~5/10HPFs;
3)肿瘤内血管较多,肿瘤沿扩张的血管淋巴管生长,呈舌状浸润周围平滑肌组织;
4)部分肿瘤含Call‐Exner 小体样结构,部分肿瘤含上皮样分化区,形成子宫内膜样腺体、小管、细胞巢及条索,如果这些成分较多,则形成卵巢性索样成分(ovarian sex cord‐like),这种成分呈vimentin、desmin、actin 阳性,说明其为肌样分化成分,而非上皮成分;
5)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阳性,DNA 倍体多为二倍体。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大体形特:与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相似,但肿瘤体积更大,出血坏死更明显,有的病灶类似子宫内膜癌和子宫中胚叶混合瘤,可有肉眼侵肌。
(2)镜下特征
1)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异型性明显,可找到瘤巨细胞;
2)核分裂象≥10/10HPFs;
3)瘤细胞可排列成上皮样细胞巢、索和片状;
4)瘤细胞可沿淋巴窦或血窦生长或侵入肌层。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