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脉络膜黑色素瘤 > 临床检查

脉络膜黑色素瘤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综合分析造影早期、动静脉期和晚期整个过程,注意与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相鉴别。2.超声探查可检出肿瘤实体性声像图。当屈光间质混浊检眼镜无法检查时,或伴有严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综合分析造影早期、动静脉期和晚期整个过程,注意与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相鉴别。2.超声探查可检出肿瘤实体性声像图。当屈光间质混浊检眼镜无法检查时,或伴有严重的视网膜脱离,肿瘤被其掩盖时,则更有价值。3.CT及MRI扫描CT扫描可见眼环局限性增厚,向球内或球外突出。MRI扫描不仅可以显示脉络膜实性占位样改变,同时对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定性价值。4.全身体检因脉络膜黑色素瘤最易经血液循环向肝脏转移,肝脏超声探查和肝脏闪烁扫描可以检查有无肿瘤转移。同样,胸部X线摄片或CT扫描等,也有助于发现转移性病变。

(1)眼底黑棕色肿块,进行性增大,可弥漫也可隆起生长,典型者呈蘑菇状。
(2)超声检查显示半球状或蘑菇状脉络膜肿块,肿瘤基底部可见脉络膜凹陷及瘤体内异常血流信号。
(3)脉络膜黑色素瘤在MRI中呈现特征性短T1短T2信号。
(4)眼底造影可见瘤体荧光渗漏,异常肿瘤血管。
(5)玻璃体活检病理诊断可确诊。

(一)CT表现
1﹒蘑菇状、半球形或平盘状实性肿块,密度高于玻璃体密度,增强后肿块轻或中度强化,如果肿块内有囊变或坏死,则强化不均匀。
2﹒继发的视网膜脱离“V”字形的略高密度影(与玻璃体密度相比),增强后无强化。
3﹒经巩膜导管播散形成球后不规则的等密度肿块。
(二)MRI表现
由于黑色素瘤含有顺磁性物质‐‐黑色素,可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程度与黑色素的多少成比例。
1﹒特征性表现
与脑灰质信号相比,在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图3‐2‐1‐4a,b)。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不强化。
a
图3‐2‐1‐4 右侧脉络膜黑色素瘤
a.横轴T1WI;b.横轴T2WI,肿瘤呈蘑菇状,在T1WI呈高信号,在T2WI呈低信号,肿瘤周围可见新月形高信号影
b
2﹒眼球外扩散
常出现。
(1)经巩膜导管播散:球后不规则的肿块,一般呈长T1长T2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比),增强后肿块中度至明显强化。
(2)少数黑色素瘤经视神经扩散:视神经增粗,增强后明显强化。
(三)超声表现
1﹒挖空现象肿块前缘回声多增强,向后渐衰减,近眼球壁呈无回声。
2﹒脉络膜凹肿块所在脉络膜呈盘状凹陷的无回声区。
3﹒CDI显示肿瘤内血流丰富。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