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硬膜外血肿 > 临床检查

硬膜外血肿

1.血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2.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查血气。
3.心电图。
4.头颅和颈椎X 线片。
5.头颅CT。
1.血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2.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查血气。
3.心电图。
4.头颅和颈椎X 线片。
5.头颅CT。

1.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病因类似,多是外伤致颅骨骨折后板障或者脑膜血管破裂引起,部位是脑膜与颅骨的间隙之间,但不同的是CT表现为范围较宽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以跨颅缝。
2.大脑半球占位病变:
如脑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及肉芽肿等占位病变,均易与慢性硬膜外血肿发生混淆。区别主要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确诊亦需借助于CT、MRI或脑血管造影。
3.蛛网膜下腔血肿:蛛网膜下腔血肿也是颅内占位的常见原因,可以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表现。蛛网膜下腔血肿可分为外伤性的和自发性两类:外伤性的可合并硬膜外出血;自发性的常以剧烈、爆炸样头痛起病,其病因多为颅内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所致。
X线平片
X线平片多无阳性发现。脊髓造影表现与硬膜外肿瘤相似,多位于硬膜外后方,压迫硬膜囊前移,病变范围多较长,达数个椎体高度,部分血肿可造成不全性甚至完全性椎管梗阻。
CT
血肿多位于椎管后部略偏侧,压迫硬膜囊前移,与硬膜囊分界不清,密度可类似于椎间盘,与脊髓相比,呈稍高或等密度,CT值60~70HU,可不均匀,较小或时间较长的血肿密度可不高。CTM能清楚地显示血肿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MRI
矢状位可见血肿位于脊髓的背侧或侧后方,多呈梭形,境界清楚,与脊髓有低信号的硬脊膜相隔。在血肿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血肿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T2WI上可见血肿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低信号环”(图7-6)。随访观察,血肿可完全吸收或在原血肿处遗留一囊腔(图7-7,图7-8)。
图7-6 矢状位T2WI像显示颈髓及上胸髓后方条状长T2信号病变,其内信号不均匀,与前方脊髓间见线状低信号影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