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关节结核 > 治疗方法

关节结核

1. 辅助性非手术治疗
治疗骨结核的主要目的包括:控制感染、限制畸形、保持关节活动能力和减轻不适。所幸的是,约90%的患者经药物治疗、适当休息并在指导下恢复活动后能够基本治愈。关节病变

1. 辅助性非手术治疗
治疗骨结核的主要目的包括:控制感染、限制畸形、保持关节活动能力和减轻不适。所幸的是,约90%的患者经药物治疗、适当休息并在指导下恢复活动后能够基本治愈。关节病变严重或者有进展性疼痛的患者,用辅助性夹板(被动的、动力性的、功能性的)或石膏固定会有一定的作用。偶见关节破坏严重的患者,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最终需行关节融合。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等。典型的治疗方案是:初期用多种药物联合冲击治疗,之后逐渐减少药物维持,治疗时间为6~12个月。我国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初始耐多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7.6%和17.1%,总耐药率为27.18%。不同地区耐药率与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均有一定的差异。较一致的是一线口服抗结核药中异烟肼、利福平耐药性较高,复治患者耐药率较初治患者高。鉴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出现,国内有学者尝试在药敏试验指导下结核个体化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组成个体化联合化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在临床上研究开发应用的几类新型抗骨关节结核药物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及其衍生物。Bhusal等研究报道克拉霉素在体外试验中与异烟肼、链霉素对耐多药菌株H37 Rv的最低抑菌浓度下降,呈现良好的协同作用。临床试验证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均具有杀结核分枝杆菌的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旋环酶,致使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上的DNA链断裂,并抑制DNA旋转酶A亚单位,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转录,达到抗结核的目的,与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联合有相加疗效。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磁性微球靶向给药系统在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由于磁性载药微球同时具有磁响应性和高分子微球的特性,因此在抗骨关节结核药物的靶向给药、药物控释及缓释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亚群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T reg是Sakaguchi 等首先描述的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抑制自身免疫和移植排斥反应作用的一群细胞,研究结果表明,CD4+CD25+T reg细胞在结核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体外、体内消除CD4+CD25+T reg,从而阐明 CD4+CD25+T reg在骨关节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开展骨关节结核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在难治性关节结核治疗方面,国内有学者尝试采用臭氧进行局部辅助治疗。经臭氧治疗后,局部病灶分泌物逐渐减少,疼痛减轻,溃疡愈合,窦道愈合,手术切口愈合,随访1年未见局部病变复发。该研究结果显示,局部应用臭氧辅助治疗难治性关节结核疗效确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尝试应用。
2. 手术治疗
治疗骨和关节结核的传统手术包括:关节切开术、关节外骨病灶的刮除植骨术、关节切除术、骨切除术、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术或切除术、关节融合术、截肢术。大多数权威学者认为,应该在结核手术之前开始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关于关节镜在关节结核的应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早、中、晚期,甚至合并窦道形成的全关节结核,均可考虑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全关节结核的镜下清理可以彻底清创,减轻创伤,降低伤口不愈合率,保持非负重关节的功能,提高负重关节的融合率。
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无菌性关节疾病中已普遍应用,并被公认为是一种补救关节功能的好方法。但是,能否用于骨关节结核(非治愈型)的治疗,过去一直视为禁忌。Hardinge等认为凡病变静止达10年,关节已有骨小梁通过者,手术不会引起结核复发。有临床工作者研究显示,髋、膝关节结核除合并瘘管和混合感染者外,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均可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
(左建林 高忠礼)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