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治疗方法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少量输新鲜血或血浆。如存在心功能不全,则需限制体力活动,选用适当的药物控制心衰的发作。对高热和头痛等症状也应作相应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少量输新鲜血或血浆。如存在心功能不全,则需限制体力活动,选用适当的药物控制心衰的发作。对高热和头痛等症状也应作相应的对症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
由于细菌多被纤维蛋白、血小板所掩盖,细菌位于赘生物的深层,抗菌药物只能通过血浆渗透进入赘生物。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①尽早治疗。在连续血培养4~6次后即开始试验治疗,根据临床特点及可能的感染途径及可能的致病菌,可选用联合应用两种不同抗菌谱的抗菌药物;②应联合选用杀菌剂,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③剂量要足。按体外杀菌浓度的4~8倍给药。若作杀菌滴价测定,以患者血清二乘积稀释加入血培养,如1∶8 或更高滴度而呈无菌生长,表示抗菌药物有效和剂量已足;④疗程要足。一般需4~6周,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的细菌或有并发症的顽固病例可延长至8周;⑤尽快获得病原学依据,根据血培养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菌药物选择具体细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病原菌不明或在获得明确病原学依据之前,可经验用药,一般可予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方案对大多数细菌有杀灭作用,故作为首选,先以青霉素G 1 000~2 000万单位静脉滴注,链霉素每日1.0g 肌注,有效时,可连续应用6周左右。若上述治疗无效时,可改用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每日6~12g,或二甲氧苯青霉素,每日6~12g,静脉滴注,亦可用万古霉素每日2~3g,分4~6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头孢菌素抗菌范围较广,对青霉素有耐药性者亦可选用此类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较强,第二、三代头孢菌素除前述作用外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如环乙烯胺头孢菌素(先锋霉素Ⅵ),复达新(头孢他啶)等,每日4~8g,分3~4次静脉注射,西力欣(头孢呋辛),每日1.5~4.5g,分3~4次,静脉注射。若血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情况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
(2)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时,可选用前述药物联合治疗,在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 时需注意:①可加用丙磺舒以减慢青霉素由肾脏排泄,可使青霉素浓度提高4倍,对无明显肾功能损害者,可予以丙磺舒每次0.5g,口服,每日3~4次;②青霉素G 钾盐,每100万单位含钾离子39.1mg,大剂量应用时,需注意防止高血钾。
(3)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可参考表23‐30,亦可选用头孢菌素。
表23‐30 革兰氏阴性杆菌心内膜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注:*增效磺胺系磺胺甲基异唑0﹒4g 同甲氧苄氨嘧啶0﹒08g 合剂
(4)真菌感染可用二性霉素B,首次10mg 加入液体中静滴,后每次增加5~10mg d,直到0.5~1mg/(kg·d),总剂量达3.0g,共6周。大蒜液、氟胞嘧啶、咪康唑或酮康唑均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均不如二性霉素B。
一般用药3~5日后,若体温有下降,白细胞下降,心率减慢,说明治疗有效,如经充分剂量抗菌药物治疗仍无效果,则需停药数日观察,再送血培养。
赘生物存在是抗菌药物彻底控制本病的难点,但抗凝治疗不能抑制赘生物形成,且疗效也难以肯定,并有导致脏器出血的危险。
3﹒手术治疗
下列情况下应考虑及时手术治疗:①瓣膜穿孔、破裂、腱索离断、发生难治性急性心力衰竭者;②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的感染,内科治疗无法控制;③并发细菌性动脉瘤破裂或四肢大动脉栓塞等情况;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无法控制或经常复发者。手术应在加强支持疗法和抗菌药物控制下尽早实施。
4﹒治愈标准及复发
经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在抗菌药物疗程结束后的第一、第二及第六周应分别做血培养。如果临床症状未见复发,血培养阴性,则可认为治愈。本病复发率约5%~10%,多发生在治疗结束后6周左右,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包括:①治疗前病程长;②抗菌药物不敏感,剂量或疗程不足;③有严重肺、脑或心内膜的损害。有上述情况者治疗时抗菌药物剂量应增大,延长疗程,复发者的再治疗应考虑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并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