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无症状性脑梗死 > 典型症状

无症状性脑梗死

无症状性脑梗死主要由于梗死灶位于脑部的相对静区,或病灶极小,因而症状不明确或只有一般轻微症状,如头痛、麻木、眩晕、抑郁等,亦没有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偶见两侧深反射不对称。
无症状性脑梗死主要由于梗死灶位于脑部的相对静区,或病灶极小,因而症状不明确或只有一般轻微症状,如头痛、麻木、眩晕、抑郁等,亦没有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偶见两侧深反射不对称。

神经痛;“三偏”症;头晕;抑郁
无症状性脑梗死症状诊断
一、症状
1.常见症状
无症状脑梗死并不是什么症状都没有,根据仔细询问病史,多数患者是有症状的,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头外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精神异常,或其他症状和疾病。其中头痛伴头晕发病率较高。这些“症状”是否作为诊断线索或部分依据,尚有待探讨。但无症状脑梗死可引起或加剧智力障碍,多次的无症状脑梗死可发展成为多灶性梗死,而多灶性梗死临床表现主要是血管性痴呆及(或)假性延髓性麻痹,故应加强无症状脑梗死的研究。
2.抑郁症表现
有报道认为抑郁情绪是无症状脑梗死的主要表现之一,通常认为因梗死灶小或位于脑的不易出现症状的部位而不易被发现。尽管无症状脑梗死不引起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可能引起或加剧抑郁情绪或智力障碍。据报道约1/3无症状脑梗死患者有抑郁症的表现。
由于大脑皮质各脑叶、皮质下、小脑等部位的梗死均可引起抑郁,其发生与腔隙梗死灶的数量相关。无症状脑梗死以多灶性梗死多见,而多灶性腔隙梗死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灶梗死者。多灶性和皮质下脑梗死可使白质髓鞘脱失,从而破坏了边缘系统的情绪环路的神经联系,同时缺血性坏死还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与情绪反应有关的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以及神经递质的信息传递障碍,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这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总之,抑郁情绪是无症状脑梗死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早期易为临床医师所忽视,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和高血压病程的增长,抑郁发生有增多趋势,因此对于高龄者,尤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病史者,应注意抑郁症状的发生,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3.可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
无症状脑梗死既可单独存在,又有以后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可能。
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由于缺乏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临床诊断率较低,脑CT扫描诊断的无症状脑梗死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0%~38%;脑MRI检查诊断的无症状脑梗死可高达47%。随着年龄的增长,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无症状脑梗死的存在,可能使其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病情加重,并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临床分类
根据无症状脑梗死中的脑CT扫描表现,有学者将无症状脑梗死分为腔隙性梗死、皮质梗死和交界区梗死3类。
一般认为,高血压性微血管病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皮质梗死多由心源性异常栓子所引起,而交界区梗死则与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有关。刘琨等研究无症状脑梗死中,以腔隙性梗死居多,皮质梗死次之。
因此,凡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者,若条件允许均应定期做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这对于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无症状脑梗死,预防其演变成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或假性延髓性麻痹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诊断
无症状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脑CT扫描、脑MRI等影像学检查。首次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可以发现有腔隙性梗死或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发现率CT扫描为10%~38%,MRI可达47%。主要病变部位在皮质下,而且在基底神经节附近,一般病灶范围较小,在0.5~1.5cm,多数无症状脑梗死是单个梗死灶(80%)。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