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高血压脑出血 > 发病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增高是其根本原因,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先使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有脂质沉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物质,弹力降低,脆性增加。
血压增高是其根本原因,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先使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有脂质沉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物质,弹力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张力丧失并有纤维素性坏死,产生局部动脉在血压冲击下呈纺锤体或球状凸出,即粟粒状动脉瘤,血液还可侵入管壁而形成夹层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另外,高血压还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导致远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产生出血。此外,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少,且无外弹力层,可能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其他内脏出血。

高血压病可引起全身各器官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在脑血管的改变中,脑基底动脉的管壁上常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限性出血、缺血或坏死,这种局灶性改变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形成微小动脉瘤。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如果血压发生进一步的升高,血压不稳定,就可引起血管坏死处的漏血或微动脉瘤破裂出血。小量出血局限在微小动脉周围的脑组织内,大的出血可以形成血肿。在出血部位,脑组织遭受到出血的直接破坏和血肿的压迫,外周的脑组织发生水肿,脑的体积增加,脑室受压并向对侧移位,并可出现脑疝的病理改变和继发性脑干损伤,最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图9‐2 右侧内囊基底节区大面积出血,破入侧脑室
豆纹动脉出血常在壳核处形成血肿,出血量大时通常向后上方扩展,侵入内囊后支,并可破入侧脑室,也可顺着白质纤维的走向侵入脑叶皮质下白质,形成额叶、颞叶或顶叶内血肿。
丘脑动脉出血多在丘脑内侧部分,出血量大时,易破入第三脑室或向下丘脑和中脑延伸。
丘脑膝状动脉的出血,多在丘脑外侧部,并可进入内囊后肢,大量出血可破入侧脑室的三角区或体部。
小脑出血多起源于小脑上动脉的分支,发生于小脑齿状核附近,并通过小脑脚延伸到脑干,也可破入第四脑室。
破入脑室的出血,后果是严重的,但是如果血液进入脑室的速度不超过脑脊液流出脑室的速度,而且并没有形成凝血块,没有堵塞脑室系统,在一定的程度上则可能起到血肿引流减压作用,患者的存活机会反而可能相对增加。
在脑出血后存活下来的患者,其进一步的变化为病灶部位的凝血块破碎和吸收,脑水肿消退,血肿缩小,血肿腔内变为淡草黄色液体。神经功能障碍可随血肿的消失而部分恢复。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