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狼疮性肾炎 > 发病原因

狼疮性肾炎

是一种多因素包括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上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后者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并
是一种多因素包括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上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后者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并伴有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免疫异常,这是SLE多组织、器官损伤的共同机制。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②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③局部补体激活;④自身抗体的直接作用;⑤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

LN的组织病理特点为病变广泛性和多样性,表现在肾小球、小管、间质及血管多部位的不同程度的多种病变。基础病变是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在肾脏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的积聚或沉积。典型变化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纤维蛋白样坏死、线圈样损害或白金耳样改变等。肾脏的血管病变类似于恶性高血压,特别是小动脉及入球小动脉,表现为血管内血浆蛋白积聚、内皮细胞肿胀或破坏、管腔狭窄,甚至管腔内出现纤维素、免疫球蛋白、补体积聚而闭塞。小管间质病变常见,间质内多见局灶性或弥漫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小管萎缩或扩张,小管基底膜增厚,间质纤维化等表现。免疫荧光示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在小管基底膜、血管壁及间质等处积聚。电镜下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内皮下、上皮下、基底膜内、小管基底膜、血管壁等处沉积;小球内皮细胞胞浆内可见到大量的管网状结构(约250nm成簇的微管结构)。此外,在沉积物中还可出现透明的平行排列的结晶体,呈指纹状结构,这些变化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肾脏病理分型的统一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病程随访以及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分型主要根据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下肾小球的累及程度,除肾小球外,LN尚可累及血管及小管间质。1974年WHO第一次提出了LN的病理分型,1980年进行了第1次修订,1995年再次修订,2003年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肾脏病理学会(ISN/RPS)第3次修订了LN的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将LN分为以下六型。
Ⅰ型为轻微系膜性LN 光镜下肾小球正常,免疫荧光和(或)电镜下显示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
Ⅱ型为系膜增生性LN 光镜下可见单纯系膜细胞增生或系膜基质增多,伴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有少量的上皮下或内皮下沉积物。
Ⅲ型为局灶性LN 受累肾小球少于全部肾小球的50%,可表现为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呈局灶性(受累肾小球少于全部的50%)、节段性或球性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膜增生和中重度系膜增生,或有新月体形成,伴有或无系膜病变,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有局灶性的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其中Ⅲ(A)型为活动性病变,表现为局灶增生型LN;Ⅲ(A/C)型为活动性伴慢性病变,表现为局灶增生和硬化性LN;Ⅲ(C)型为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有肾小球硬化,表现为局灶硬化性LN。
Ⅳ型为弥漫性LN 受累肾小球占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上,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呈弥漫性、节段性或球性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膜增生和中重度系膜增生,或有新月体形成,典型的弥漫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有或无系膜病变。根据肾小球的病变又分为两种亚型:(Ⅳ-S)LN:即受累肾小球超过50%并呈节段性病变;(Ⅳ-G)LN:即受累肾小球超过50%,若球性病变出现弥漫性白金耳样病变时也归入此型。
Ⅳ-S(A)为活动性弥漫性节段增生性LN;Ⅳ-G(A)为活动性弥漫性球性增生性LN;Ⅳ-S(A/C)为活动性伴慢性病变,表现为弥漫性节段性增生和硬化性LN;Ⅳ-G(A/ C)为活动性伴慢性病变,表现为弥漫性球性增生和硬化性LN;Ⅳ-S(C)为慢性病变,表现为弥漫性节段性硬化性LN;Ⅳ-G(C)为慢性病变,表现为弥漫性球性硬化性LN。
Ⅴ型为膜性LN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病变。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球性或节段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Ⅴ型可合并Ⅲ型或Ⅳ型病变。
Ⅵ型为进行性硬化性LN 90%以上的肾小球呈球性硬化。
活动性病变是指存在以下病变: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核碎裂、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基底膜破坏、细胞性或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白金耳等。
慢性病变是指存在节段性或全球性肾小球硬化、纤维性粘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各种病理类型的混合存在是LN组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各病理类型间的转变在LN中常见。系膜损伤、局灶性增生及弥漫性增生是其肾脏损害发展的连续过程,可由系膜增生型转化为局灶型或弥漫增生型;或局灶型转化为弥漫性增生型。由膜性向弥漫增生型转化较少见。在有效治疗下,可出现弥漫增生型转变为局灶增生型或膜型。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