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泌尿系统结核 > 发病原因

泌尿系统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进入肾,主要在肾皮质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中生长繁殖,形成粟粒样结核结节病灶。这一时期的肾结核常常累及双侧,但由于肾皮质层血流丰富,抵抗力较强,若患者免疫状况良好,可自行愈合,很少出现临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进入肾,主要在肾皮质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中生长繁殖,形成粟粒样结核结节病灶。这一时期的肾结核常常累及双侧,但由于肾皮质层血流丰富,抵抗力较强,若患者免疫状况良好,可自行愈合,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亦无影像学改变;若有亦只有显微镜下少量红白细胞和尿中查及结核分枝杆菌,称为病理肾结核或临床前期肾结核。若患者免疫能力低下,细菌数量大、毒性强,肾皮质内的结核病灶不能自愈,结核结节中央的干酪样坏死组织溃破形成溃疡,数个邻近的结核结节彼此融合成一个大的结核结节,中心坏死,坏死组织与结核分枝杆菌随尿液排出,就形成结核性空洞。肾皮质的结核灶,通过直接浸润、蔓延或扩散,进入肾髓质肾盂;亦可经淋巴管肾小管尿液累及肾髓质、肾乳头,发展为结核性肾盂肾炎,引起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称为临床肾结核。绝大多数为单侧病变,双侧肾结核仅占10%。
肾结核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进行性过程。早期病变局限于肾皮质,结核菌首先经血行播散至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并在此形成微小结核灶。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结核结节和结核肉芽肿的形成,与其它组织、器官结核并无不同。此时病人虽然尿已呈酸性,有镜下血尿,尿中偶能找到结核菌,但尚无临床症状,尿路造影检查亦正常。因此,早期肾结核又称为病理型肾结核。病理型肾结核约80%累及双肾,但大多数病例能自行愈合,病灶被瘢痕或钙化点取代。少数情况下因细菌数量大、毒性高而机体抵抗力弱,细菌可经肾小球滤过后到达髓襻,或经血运到达肾髓质。此时,病人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称之为临床型肾结核。从病理型肾结核发展为临床型肾结核的病程相当长,约2/3的病例超过5年,甚至长达10~20年,故泌尿系统结核少见于小儿。临床型肾结核90%为单侧,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区别,但对侧可能存在病理型肾结核。
临床型肾结核病理反应严重,主要位于肾髓质及肾乳头,表现为破坏性病理改变。结核菌到达肾髓质后大量繁殖,破坏周围肾实质。结核结节互相融合,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干酪样脓肿。脓肿向肾盏破溃,含有结核菌的脓液顺尿流进入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导致这些部位发生继发性结核(图65‐1),而肾乳头处则形成溃疡型空洞;脓肿也可局限在肾实质内,形成闭合性脓肿;极少数严重者肾实质大部或全部被脓肿取代,形成结核性脓肾或肾积脓。病变向肾外扩展则产生肾周寒性脓肿或窦道。
随着病程进展,肾出现病理性修复反应,表现为纤维化和钙化(钙盐沉着)。①纤维化:会造成肾内动脉狭窄、内膜增厚,致使肾皮质缺血、萎缩。纤维瘢痕也可包裹干酪坏死区,形成结核瘤,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肾盂和肾盏纤维化时,其管壁增厚、挛缩,导致肾盏颈或肾盂输尿管连接处产生瘢痕性狭窄。狭窄使得尿流不畅,肾盂、肾盏内压增高,从而加重肾实质的破坏。②钙化:多发生在脓肿表面,其内部仍含有大量结核菌,此时化疗难以奏效。因此,肾结核钙化区逐渐增大往往被视为手术治疗的指征。病变晚期肾常因实质破坏和瘢痕收缩而萎缩,表面高低不平,肾功能大部分、甚至完全丧失。
输尿管结核最常见于下段,尤其是输尿管膀胱连接处,其次是上段,中段很少见,少数情况下可累及输尿管全程。病变是由粘膜层开始,可逐步破坏管壁全层。结核结节位于粘膜,相互融合形成溃疡。肌层则由肉芽和纤维组织替代,最终导致输尿管壁增厚、变硬,随之输尿管缩短、狭窄,收缩功能下降。若输尿管完全闭塞,尿液不能排入膀胱,结核性膀胱炎将逐渐好转,尿路刺激症状亦可缓解甚至消失,但肾却因坏死物质积聚而被广泛破坏,功能逐渐全部丧失,这就是所谓的“自行肾切除”(autonephrectomy)或“肾自截”。自截肾常有瘢痕形成和大量钙盐沉着,有时表现为全肾钙化,但内部仍有活动性结核菌。
膀胱结核最先出现在同侧输尿管开口附近,最初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等一般炎性反应,并有水疱样改变,粘膜下常形成结核结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溃疡、肉芽肿和纤维化。晚期病变深达肌层,致使逼尿肌纤维化而失去伸缩功能。输尿管口周围肌纤维化则导致输尿管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若整个膀胱受累,可导致膀胱瘢痕性收缩,膀胱容量明显减少,临床上称为膀胱挛缩。膀胱挛缩常导致对侧肾积水,这是由于膀胱容量减少造成膀胱内压增高,加上对侧输尿管口狭窄和关闭不全,使得对侧上尿路的尿液排出受阻所致。膀胱结核性溃疡如向外穿透可形成膀胱阴道瘘或膀胱直肠瘘,但现已罕见。
尿道结核罕见,主要发生在男性。结核菌多来自肾,也可由生殖系统结核播散而来,少数由尿道口直接从外界感染。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溃疡,后期可因纤维化而致尿道狭窄。
总之,泌尿系统结核的病理特点是组织破坏和修复同时存在。机体抵抗力弱而结核杆菌量大、毒力强时,病理改变以破坏为主,形成溃疡和脓肿;抵抗力增强或使用抗结核药后,则修复反应较为明显,表现为纤维化和钙化。然而,这种修复是病理性修复,有时不够彻底,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效应,进一步加重病情。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