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 发病原因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本症多由于中耳乳突化脓性病变直接侵袭乙状窦骨板,先形成静脉周围炎,使内膜粗糙,血流变慢,纤维蛋白、红细胞及血小板黏附于内膜上形成窦壁血栓。血栓逐渐增大,形成栓塞,向上可扩展至岩上窦、岩下窦、海
本症多由于中耳乳突化脓性病变直接侵袭乙状窦骨板,先形成静脉周围炎,使内膜粗糙,血流变慢,纤维蛋白、红细胞及血小板黏附于内膜上形成窦壁血栓。血栓逐渐增大,形成栓塞,向上可扩展至岩上窦、岩下窦、海绵窦等,向下可延伸至颈静脉球、颈内静脉。血栓感染,中央坏死液化,感染的栓子脱落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及远隔脏器的化脓性疾病,如常见的肺脓肿。感染被控制后,小的血栓可自愈,大的血栓发生机化,以后因血管新生,窦腔可重新贯通。

乙状窦感染后,其内皮细胞受损,剥脱,血小板黏附于受损内皮上,并产生变形和释放反应,释放ADP,合成血栓素A 2,使随着血液继续流入,局部的血小板进一步凝集该处,并由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素,使凝集的血小板牢固地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内膜表面,形成壁栓。壁栓逐渐增大,当其完全阻塞窦腔时,称闭塞性血栓。血栓尚可向两端扩展,向下可延伸至颈静脉球、岩下窦、颈内静脉;向上可达岩上窦以及横窦的水平部,个别可向海绵窦等蔓延,病情严重者,窦壁可发生坏死,血栓化脓,中央液化,形成乙状窦脓肿。带菌的栓子脱落,可随血液向全身播散,引起远隔脏器的化脓性疾病。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