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鼠疫 > 预防

鼠疫

1.管理传染源,加强国际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即予分别隔离,并于6h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接触者检疫6天,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患者排泄物及用具应彻底消毒或焚毁,疫区封锁至少9天,大力开展捕鼠,灭鼠,消灭其他疫源动物,控制鼠间鼠疫。
2.切断传播途径,灭蚤必须彻底。
3.保护易感者
(1)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防疫人员应穿衣裤相连的衣帽,戴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及长筒靴,接触患者或病鼠后可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每天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均为6天,但有的作者曾对甘肃省保存的382株鼠疫杆菌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认为鼠疫杆菌对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
(2)预防接种: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现有的几种免疫制剂,无论是鼠疫活菌苗,死菌或提纯菌苗,在预防人间鼠疫发生上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主要是接种后免疫强度不高,免疫效期短,不能完全保证免疫人群不发病,我国目前用无毒活菌苗,皮肤划法的反应较轻易被接受但划痕深浅及进入人体的菌苗不易掌握,也可用皮下注射,成人1ml(含无毒活菌10亿个),儿童酌减,接种后10天产生免疫力,1个月后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1年后消失,为保证免疫效果,每6~12个月需加强复种1次,接种对象为疫区,周围人群和防疫人员,国外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F1亚单位菌苗和V抗原菌苗在实验动物可产生高效价的免疫抗体,对大剂量鼠疫菌攻击有满意的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鼠疫菌苗用于临床。
鼠疫杆菌的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或防蚤叮咬,动物实验应有防护设备,实验用过培养物及器材应及时消毒,森林啮齿动物的鼠疫可传播至城市鼠类,构成长期威胁,预防取决于控制城市老鼠数量和处理其排泄物以及监测野生动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触病兽及其尸体,并使用蚤类驱避剂,目前,尚无消灭野生动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区,减少居住环境里啮齿动物的栖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药物毒杀家庭周围的啮齿动物之前,应先控制昆虫,以防动物身上的蚤类转而来叮咬人或家畜。

饮食与补液:急性期应给患者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肺型、败血型鼠疫若不及时抢救,预后极差。年龄愈小或愈老者预后愈差,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每可转危为安。

(一)按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昏迷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
(二)严密隔离至症状消失,检菌3次阴性(肺鼠疫痰培养6次阴性),不同型病人分别隔离。严格执行防鼠、灭蚤措施,病人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应严格按规定处理。
(三)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四)局部疼痛,可予适当镇静剂及止痛剂,早期淋巴结炎可予湿热敷或鱼石脂外敷,禁止挤压或切开以免感染扩散,如已形成脓肿可切开引流处理并严格消毒,分泌物及污染敷料应迅速焚毁。
(五)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充足的营养及水分,以利于毒素的排泄,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中毒症状消失后,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尿色及精神状态和淋巴结肿痛等情况。呼吸困难者给氧并调整体位,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