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又称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缺陷病,是婴儿饮食中开始含有果糖时出现的一种严重疾病,它是由于肝、肾、小肠中醛缩酶B活性缺乏所致。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催化果糖-1,6-二磷酸水解生成磷酸丙糖和磷酸甘油醛。此酶活性缺乏导致患者吸收果糖后,体内果糖-1-磷酸迅速聚集,引起严重的毒 详细>>
  • 别名: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治愈率:
  • 高危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 1﹒婴儿期即发病,进果糖或蔗糖后恶心,呕吐,腹痛,低血糖,甚至昏迷,抽搐,意识障碍。发病率0.3~0.4/10万。
    2﹒可有肝大,脾大,黄疸,腹水等。
    3﹒可有低血磷,高尿酸血 [详细]
  • 相关疾病: 1﹒低血糖
    在急性症状出现时,患儿表现为低血糖,常在喂养30分钟内即发生呕吐、腹痛、出冷汗直至昏迷和惊厥等低血糖症状;同时血清果糖、乳酸、丙酮酸和尿酸增高。还可见患儿血清胰岛素降低,而 [详细]
  • 是否属于医保:
  • 挂号的科室:小儿消化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治疗方法: 患者饮食中要完全去除蔗糖、果糖、和山梨糖醇。由于这些糖类经常作为添加剂,甚至大部分药物也存在,可能很难做到完全去除。开始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好转,出现追赶生长。智力发育一般不受影响。进入成年期[详细]
  • 发病原因:
    [详细]
  • 临床表现:
    [详细]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热门咨询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