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 详细>>
  • 别名:脊髓灰质炎
  • 发病部位:脊髓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治愈率:
  • 高危人群:1~6岁儿童多见
  • 典型症状: 1.前驱期
    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轻度胃肠炎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倦怠、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等。1~4天后症状消失,病情止于此期者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前驱期症状消失后1~6天,突然重新出现 [详细]
  • 相关疾病: 1.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瘫痪患者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易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高热,出汗,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及血气改变皆可引起严重生化紊乱,补液过多可引起水肿和低钠血症。
    2.心肌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 [详细]
  • 是否属于医保:
  • 挂号的科室:小儿传染病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治疗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1.卧床休息
    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隔离40天,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详细]
  • 发病原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 [详细]
  • 临床表现: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详细]

脊髓灰质炎

热门咨询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