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等孢球虫病

等孢球虫病

等孢球虫病

等孢球虫病(isoporiasis)是由等孢子球虫寄生在人肠黏膜上皮,造成肠道黏膜损伤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和腹部压痛等症状。寄生于人类的等孢球虫有两种:贝氏等孢球虫(lsospora belli)和纳氏等孢球虫(I.natalensis)。人体感染的等孢球虫以贝氏等孢球虫为 详细>>
  • 别名:等孢子球虫病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治愈率:
  • 高危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 本虫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起病急,有发热,持续性腹泻或脂肪泻,体重减轻,甚至可引起死亡。恢复期患者粪便中可持续排卵囊约120天。据报道艾滋病中的一些病例伴有等孢球虫感染,居住在美国艾滋病病人中 [详细]
  • 相关疾病: 可导致慢性腹泻、水电解质紊乱、持续性或脂肪性腹泻、体重减轻等,甚至可引起死亡。由于肠道黏膜损害,导致腹泻呕吐等等,均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发生,如果病情治疗不及时,或重症患者可导致脂肪性腹泻、营养 [详细]
  • 是否属于医保:
  • 挂号的科室:消化内科
  • 治疗周期:
  • 治疗费用:
  • 治疗方法: 等孢子球虫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虫体可自行被清除。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首选的治疗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亦可用呋喃唑酮。乙胺嘧啶加磺胺嘧啶、伯氨喹加氯喹等均有一定[详细]
  • 发病原因: 等孢球虫的生活史,包括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前两者在宿主体内进行,人误食被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后,卵囊在小肠内受消化液作用破裂,子孢子逸出并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为滋养体,滋养 [详细]
  • 临床表现: 取新鲜大便并经硫酸锌漂浮浓集后镜检可以提高卵囊检出率。等孢子球虫卵囊透明度较高,在直接涂片中很容易遗漏,此时可将显微镜光圈缩小直至涂片中其他原虫或细菌轮廓清晰。
    [详细]

等孢球虫病

热门咨询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