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闭合性脑损伤 > 临床检查

闭合性脑损伤

1﹒X 线平片
可了解有无颅骨骨折或骨缝分离;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轻重可了解脑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对分析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2﹒CT
是诊断脑损伤的首选检查。
1﹒X 线平片
可了解有无颅骨骨折或骨缝分离;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轻重可了解脑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对分析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2﹒CT
是诊断脑损伤的首选检查。
3﹒MRI
在诊断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方面敏感性明显优于CT。
4﹒腰椎穿刺(腰穿)
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颅内压增高程度。但对病情危重、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尤其是脑疝早期及高颈段损伤的患者,应禁行腰穿。

根据明确外伤病史、各自不同临床特点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
1﹒脑震荡
伤后即刻发生意识障碍,程度一般不严重,可表现为昏迷或一过性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有的患者清醒后对受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受伤前不久的情况等不能回忆,称为逆行性遗忘。在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但很快随意识恢复而趋于正常。此后可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在短期内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表现。头颅X 线平片示无明显骨折;头颅CT 检查无阳性发现。腰穿脑脊液中无红细胞,颅内压在正常范围。
2﹒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伤后昏迷时间常超过半小时,甚至为持续昏迷;出现局灶症状与体征,若未伤及脑功能区,可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功能区受损时可出现相应的瘫痪、失语、视野障碍、感觉障碍、局灶性癫痫、脑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X 线平片可发现有无骨折及部位、类型。CT 表现为不规则的片状低密度水肿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出血量多或相融合形成脑内血肿,若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表现为脑基底池或纵裂池内为高密度影充填。MRI 诊断脑挫裂伤的敏感性优于CT,表现为脑挫裂伤灶内的长T1、长T2 水肿信号及不同时期的出血信号。
3﹒弥漫性轴索损伤
头部有加速性、旋转损伤病史;伤后立即昏迷,持续时间长;GCS 评分低,瞳孔改变可表现为双侧瞳孔不等、单侧或双侧散大、光反射消失、同向凝视或眼球分离;CT 和MRI 扫描可见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神经核团和白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有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出血灶及脑弥漫性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脑池受压,中线结构可无明显移位。
4﹒原发性脑干损伤
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昏迷程度深,出现去皮质强直、瞳孔变化、眼球位置固定、双侧锥体束征阳性者,应考虑存在原发性脑干损伤。辅助检查:腰穿颅内压力可不高,脑脊液红细胞数偏多或者正常。CT 和MRI 扫描可显示脑干呈点状出血区、脑干肿胀,其周围脑池受压或闭塞。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通常表现为损伤平面下各波正常,而损伤平面及其上各波则异常或消失。
5﹒下丘脑损伤
下丘脑损伤往往与严重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压升高伴发,临床表现复杂,较少单纯的典型病例。一般,只要有某些代表下丘脑损伤的征象,如意识与睡眠障碍、循环及呼吸紊乱、体温调节障碍、水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即可考虑伴有此部损伤。辅助检查以MRI 为佳,急性期在T1 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在T2 加权像则呈等信号。亚急性和慢性期T1 加权像上出血灶为清晰的高信号。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