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外耳道乳头状瘤 > 临床检查

外耳道乳头状瘤




1.诊断要点
①青壮年男性,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与外耳道皮肤抵抗力下降及HPV感染有关;②肿瘤较大阻塞外耳道时可出现耳闷塞感、听力下降等相应症状,继发感染则有耳痛、出血、流脓等;③耳镜检查见表面不规则、触之坚硬的棕褐色乳头状新生物,对较小肿瘤有诊断特异性;④ CT上表现为外耳道内密度均匀的软组织病灶,表面可见小结节样突起,较大者可完全填充外耳道腔,一般无外耳道骨壁的侵蚀;⑤如伴有外耳道骨壁破坏,提示有恶变可能。
2.鉴别诊断
(1)恶性外耳道炎:老年糖尿病或免疫缺陷患者出现严重的耳痛、耳流脓,伴外耳道骨壁不规则虫蚀状骨质破坏,病变进展迅速,晚期侵袭范围广。
(2)外耳道癌:多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也可由外耳道乳头状瘤恶变而来,范围较弥漫,伴外耳道骨壁侵蚀破坏,影像表现不典型者需依靠病理活检。
(3)外耳道胆脂瘤:伴外耳道膨胀性扩大,骨壁侵蚀,可向内破坏鼓室盾板等骨质。

无感染、体积较小的外耳道乳头状瘤依据其外观,临床检查即可确诊,无需影像学检查。较大病灶阻塞外耳道时,CT扫描表现为外耳道内充满非特异性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致外耳道腔完全阻塞,一般不伴有骨质破坏,向内生长局部可突入鼓室内(图1-91)。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