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临床检查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大便隐血阳性。粪便中可分离到产气荚膜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轮状病毒等。
腹部X线检查对本病有诊断价值。常见X线表现有:胃肠道动力
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大便隐血阳性。粪便中可分离到产气荚膜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轮状病毒等。
腹部X线检查对本病有诊断价值。常见X线表现有:胃肠道动力性梗阻,肠壁积气,呈囊性、环状及细条状透亮影,门静脉呈树枝样充气和选择肠襻扩张固定征。严重时出现腹腔渗液或气腹。

凡新生儿特别是早产、足月小于胎龄儿,围产期有明显缺氧史或其他诱因者应密切观察,有精神面色改变,出现腹胀(有主张每日一次或几次测腹围),轻度腹泻时立即摄腹部X 线片并做大便潜血试验,对早期诊断有助,一次腹部X线片未见阳性表现者,应连续做X 线片的动态观察,往往在第2次、第3次腹片即可见NEC 的X 线表现。
临床上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中毒性肠麻痹 尤其是原发病为腹泻或败血症时,甚易把NEC 误诊为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肠麻痹无便血,X 线片上无肠壁积气。
2﹒机械性小肠梗阻 X 线腹片上液面的跨度较大,肠壁较薄,无肠间隙增宽模糊,无肠壁积气,再结合临床则易区别。
3﹒先天性巨结肠 早期NEC 表现为小肠大肠普遍胀气时应与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以腹胀、排便困难为主,无血便。X 线动态观察腹部变化,结合临床较易鉴别。
4﹒新生儿出血症 腹部不胀,腹部X线平片无肠腔充气和肠积气,维生素K 治疗有效。
5﹒胎粪性腹膜炎 个别病例的腹部X线平片偶可见散在小囊泡样肠壁积气影,但可有典型的异常钙化影,再结合临床不难鉴别。
6﹒肠扭转 肠扭转时机械性肠梗阻症状重,呕吐频繁,腹部X 线平片示十二指肠梗阻影像,腹部密度均匀增深,并存在不规则多形气体影,无明显充气扩张的肠曲。
7﹒自发性胃穿孔 多由于先天胃壁肌层缺损引起,常发生于胃大弯近贲门处,大部病儿出生时有缺氧史。发病突然,奶后突然腹胀、呼吸窘迫、发绀。X 线腹部平片仅见气腹,无肠壁积气或肠管胀气。

1﹒X线
腹部X线平片可见下列表现:
(1)肠管充气:
减少或肠管充气不均匀,病变肠管形态僵直,位置较固定。
(2)肠间隙:
增宽大于2mm(图3‐3‐13a)。
(3)动力性肠梗阻:
肠淤张,肠管内可有分散的中小气‐液平面。
(4)肠壁积气:
发生率为75%~85%,是特征性影像表现。黏膜下积气大多呈囊状或小泡状透亮影,肌层或浆膜下积气显示为沿肠壁的线条状透亮影,或表现为围绕肠管的环状、半环状透亮影(图3‐3‐13b)。
(5)腹腔渗液:
X线卧位片表现为整个腹部密度增高,两侧胁腹部向外膨隆,肠管漂浮在中央,充气肠管与腹壁间距及肠间隙均增宽、模糊,并可见局限性肠管积气扩张、固定。
(6)门静脉积气:
也是NEC较有特征性的征象,显示为肝影内自肝门向外围伸展的树枝状透亮影,为肠壁内气体经肠系膜静脉和(或)淋巴管进入门静脉内的结果,通常在数小时后即消失,可重新出现,预示病情重、预后差。
(7)肠穿孔:
X线表现气腹,肠穿孔的发生率为12%~31%,约1/3发生肠穿孔病例可因穿孔较小、被包裹或被脓苔封闭,而不能被X线检出。
2﹒超声
门静脉积气显示为肝内弥漫分布的片状、树枝状或点状强回声,达肝包膜下,边缘不清,后方无声影。动态下门静脉主干或矢状部内可见随血液流动游动的强光点,后方无声影。彩色多普勒可评价肠壁血运,尤其在早期,若肠壁灌注缺乏提示可能发生坏死。
3﹒CT
节段性肠壁增厚,呈分叶状或对称性,左侧为著,肠腔不规则狭窄。肠壁及门静脉内可见气体影像。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