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页 > 疾病百科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文章解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简介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类行为模式,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与常人有异,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均异常的行为方式,这种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对环境极度的适应不良。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着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障碍是一种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感知、反馈以及待人接物的心理疾病,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则是人格障碍中比较难治疗的一种,它往往表现为高攻击性、责任感缺失,且常常伴随有一些犯罪行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有较强的控制欲,做事鲁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其它的人格障碍一样,反社会人格障碍也有轻重度之分,轻者往往表现为偶尔做点坏事,而严重的患者可能会频繁做出违法行为,甚至犯下滔天大罪。精神病患者则常被认为患有严重的反社会人格障碍。 以下是一些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表现:(1)控制欲强,且常侵犯他人权利;(2)缺乏对他人基本的同理心,如冷酷无情、淡漠等。(3)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不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4)没有能力去维持一段长期的关系;(5)无法控制愤怒的情绪,容易爆发;(6)缺少自省力,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7)常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别人;(8)经常触犯法律。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在少年时期就有不良行为的相关表现,如逃学、犯罪、物质滥用或者一些其他富有攻击性的品行障碍。 是什么导致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男性的影响往往比对女性大。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人们会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但普遍认为遗传和环境均有影响,比如童年时期经受了虐待、忽视等创伤性经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生活在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亲或者双方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均有酗酒、剧烈争吵、动手打架等行为。儿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必要的关心和照顾均可导致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后表现出行为异常。

全部文章

医生访谈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我